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事 |
四川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当严重,教训良多。有关方面强调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突破这一难题,并非人类应对地震的唯一办法。
地震监测、预报与预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震监测是预报的基础,这项工作,人类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有关地震的历史记载,对地球板块结构和运动的分析,人类已经大致掌握了人类居住地区的地震带分布情况,对于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加强了监测。但是,何时发生地震、发生可能危及人类生命的强地震的预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到。地震局以此为由,说明不能追究其川震后果的责任,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国家设立地震局,绝不是养着一大批科技人员监测地震,事后报告地震的级数,而是为了防止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地震局的工作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测地震,掌握我国陆地海疆的基本地震带,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二是组织科技人员攻关,突破地震预报的难题;三是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建筑防震标准,积极开展防震教育和训练。
唐山大地震发生以后,国家对于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建筑防震标准也作了具体规定。但是,这次四川大地震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并不是预报问题,而是防震问题。
国家对于建筑物的防震标准虽有具体规定,但并没有严格执行,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这次川震倒塌的大量学校、机关等公共建筑,说明地方地府并没有严格执行防震标准,至于大量民建私房更不在话下。这说明,建筑标准的实施没有制度性的保障。我们当然要追究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方的责任,但如果我们不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化的保障措施,有关规定还是一纸具文的话,我们很有可能重蹈覆辙。
处于地震带的居民、干部如此普遍缺乏防震意识,对事关生命的建筑物防震措施如此漠然,也与我们长期忽视防震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完全理解地震局干部的苦衷,在整个行政系统中,地震局不仅是个清水衙门,而且权力也小得可怜,往往只是聊备咨询而己。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媒体、网络不断向公众发布有关防震的知识,进行防震教育,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防震教育的工作并不是无可作为的。
至于防震训练更需要行政、教育等各部门的配合。在这次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由于校领导高度重视校舍的防震标准,重视师生的防震训练,两千多名师生均幸免于难。这说明,即使在地震无法准确预报的情况下,人类依然可以凭借平时的防震措施、防震教育和训练避免震灾造成的伤亡。日本由于处于地震多发地区,长期重视防震教育和训练,严格执行建筑物的防震标准,积累了丰富的防震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地震局应该调整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好地震监测、预报和预防的关系,当然,这也需要国家重新定位地震局的职能,赋予其相应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