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2017-11-01 18:12:49)
标签:

杂谈

历史上的今天:1327年前的今天,0690年10月16日 ,武则天登上皇位】

从一个普通宫女,机会、才知奋斗上升到最高级别的皇后,这已经是万里挑一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从皇后、太后又进一步坐上了宝座君临天下。为了这宝座往往是智慧、权谋、刀光剑影而血流成河。在这男权天下、千年帝国,一个女人当了皇帝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有人说她大逆不道,杀人无数,为了权欲甚至残杀亲人;有人说他滥淫无度,男宠无数;我要说的是,她的治下,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是唐代最好的政治时代,是最好的治理。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一、终结士族集团,开启平民政治

从西汉末年起,儒家经学士大夫们经过在东汉王朝的二百年积蓄力量,终于进化为以袁绍、袁术兄弟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从此在之后的近四百年呼风唤雨,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出生富商家庭而非士族,知道士族制度的不公,阻碍平民进步的途径,甚至连通婚都受阻碍。是士族制度终结者。

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政变夺位后,一边大量提拔重用了房玄龄、魏征、马周等关东寒士,让他们进入为中枢重臣,与高门士族相制衡。另一边则修《氏族志》,最后确定天下士族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二、武则天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

她创立殿试,首开武举,推重进士科,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她同时身体力行倡导诗赋文采,以此作为科举取士标准,因此帝国政坛文风大盛,从此奠定大唐盛世华章之基。甚至为了改正首次“考试糊名”。

能让高门子弟和寒门士子在同一平台下平等竞争,而不是天经地义就享有仕官和免除赋役特权,本身已经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了。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三、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他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武则天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四、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当时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

武则天当皇帝治国理政水平不俗,却被污蔑谩骂千年

​五、重视文化

武则天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其中,《字海》收录有所有武则天首创的则天文字,全书已散佚。《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因袭就说外,多富实践意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今仅存第五、六、七卷。

武则天创制的汉字

那么,历史上说她阴险、残忍、善弄权术、淫乱等等,是否真实?

据说在唐代前期对她的评价算比较正面,因为皇帝都是他直系后裔,但从骆宾王的檄文看,那时她还没有当皇帝说她参政擅权就要遭讨伐,还有后来的李唐宗室诸王,起兵反武,到最后神龙政变逼他退位。这说明女人掌权在当时就为朝野所不能接受的,女人当皇帝也是旧时代史家所不容的。

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离武则天时代也是已经久远,再加朝野这种比较普遍的观念,正史失实是有可能的。很多人认为《资治通鉴·唐纪》可信性存疑,因为司马光对武则天当皇帝这事从正统、道统角度是不能接受的。到了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就更不用说了,清初思想家王夫人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因此有些贬低言辞纯属污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