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学者揭开《水浒》中的蒙汗药之谜

(2016-09-02 08:23:42)
标签:

曼陀罗

《水浒传》

蒙汗药

水浒传注略

分类: 文史撷英

在《水浒》中,“蒙汗药”出现几次,屡试不爽。

一、从“智取生辰纲”掺入酒中迷倒押解军士,连谨慎的杨志也喝了半瓢,只能眼睁睁看着晁盖、吴用带人劫了生辰纲去。

中医学者揭开《水浒》中的蒙汗药之谜

二、为救被抓的李逵,朱富知道沂水县来押送的都头李云是不喝酒的,于是把蒙汗药拌在肉里,李云勉强吃了两块,肉刚下肚,眼见随从纷纷跌倒,自己口中急叫“中计了”,不待上前,身不由己也瘫倒在地,眼看着李逵被救也无力去管。

三、孙二娘的“十字坡”黑店,蒙汗药曾经迷倒过花和尚,又想在武松身上故伎重演。掺入酒中的蒙汗药迷倒了两个押解武松的公差,被机智的武松偷偷把酒泼在暗处,结果打虎英雄放倒母大虫逼她拿出解药。

  “蒙汗药”有如此奇特的功效,好像是当时江湖上的必备良药了。那么这当时江湖上惯用的“蒙汗药”到底从何而来?“蒙汗药”到底是什么东东?解药又是什么东东呢?

  我国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中医学者,为了将“蒙汗药”弄出个水落石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古籍,发现我国古代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将“蒙汗药”应用于临床。《列子·汤问篇》中就记述了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用“迷酒”剖胸探心进行手术,手术后又投以“神药”使病人清醒的故事。三国时代的华伦,在“迷酒”的基础上,又研制出“麻沸汤”,应用于临床。
  我国学者通过对“迷酒”、“麻沸汤”、“蒙汗药”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最后终于证实原来它们的主要成分竟是蔓陀罗花,又叫洋金花;风前花、酒醉花、大闹洋花。它为茹科野生草本植物,分白蔓陀罗花和毛蔓陀罗花二种。它的花、根、果、叶均可供药用。这种植物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北、福建、四川等地。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它的主要成分是强效的抗胆碱药,其中包括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量的阿托品。因而具有较强的麻醉、止痛、镇静、平喘的作用。引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它一般剂量就能消除情绪激动,使人产生倦意,然后进入无梦的睡眠状态、它若与冬眠药物合用,则能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使人迅速进入麻醉状态。由于东莨菪碱的主要作用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这名称是多么确切啊。 

  原来“蒙汗药”就是具有麻醉作用的植物所制。来源方便:一是自采自制,二是正规渠道购买配制。

中医学者揭开《水浒》中的蒙汗药之谜

  咱们知道了蒙汗药主要成分是植物蔓陀罗花,是那么他的解药是什么制作的呢?清人程衡在《水浒传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孙思邈《千金方》中说:“甘草解百药毒。”李时珍说得更清楚:“菓中有东茛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若中风,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孙二娘用的解药也可能就是甘草汁。不过《水浒传》并未点明是什么制作的解药。 

 中医学者揭开《水浒》中的蒙汗药之谜


【曼陀罗有毒,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毒副作用相当强烈,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来掌握使用。所以现在我们是千万不要试图尝试这种药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