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德宗为何把宋氏5姐妹都纳入宫中?

(2016-08-02 06:57:09)
标签:

宋若昭

宋若莘

《女论语》

《牛应贞传》

唐德宗

分类: 文史撷英

       河北省清河县有一个饱受儒学浸润的书香世家,一连诞生了美艳照人的五朵姐妹花。在饱读诗书的父亲宋廷棻的教育和熏陶下(宋廷棻可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之裔孙),宋氏姐妹五朵金花个个天资聪颖,能文善诗,才华横溢,一时名动天下。《旧唐书》记载:<女学士尚宫宋氏传>:女学士、尚宫宋氏者,名若昭,贝州清阳人。父庭棻,世为儒学,至庭芬有词藻。生五女,皆聪惠,庭棻始教以经艺,既而课为诗赋,年未及笄,皆能属文。长曰若莘,次曰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大姐若莘和二姐若昭二人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

       据传宋廷棻一生都把精力放在了女儿的教育培养之上。父亲家教有方,循循善诱,五个女儿也皆聪明好学,学业日进。因为若莘年长,又博学多识,才华出众,文学造诣尤深,在后来若莘就代替父亲教诲妹妹。在妹妹面前,姐姐俨如严师。五女皆洁身自爱,举止大方,衣着朴素,而在这五姐妹中,尤以若莘、若昭高洁特出,不愿与寒乡凡裔联姻,不屑于修容饰巧、薰泽靓妆,而专心学问,美名远扬。

     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得知宋氏五姐妹的优异,甚感惊奇。于是,他向唐德宗推荐宋氏五姐妹的才学,唐德宗立即召见宋氏五姐妹入宫。皇帝试以文章诗赋,兼问经史大义,五姐妹从容镇定,对答如流,唐德宗拍案叫绝、大为赞叹,遂将宋氏五姐妹全部留在宫中。

      唐德宗每与侍臣写诗唱和的时候,便带着若莘姐妹随从左右。五朵金花,玉树临风,雪明花艳,光彩照人,在当时的唐朝宫廷之内可谓是一时盛事。唐德宗敬重宋氏五姐妹的才学,不册封嫔妃名分,而称她们为“学士”,并命若莘掌管六宫文学,加封为“外尚书”。女儿的成名让远在家乡的父亲和弟弟也身受隆恩,唐德宗授予她们的父亲和弟弟官职,享受国家的俸禄。宋若伦、宋若荀先去世,后若莘去世,唐穆宗又拜若昭为尚宫,继领若莘之职,同时,还教导诸皇子公主,历经穆、宪、敬三朝,三朝皇帝均称呼其为“先生”。若昭经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宝历中期去世,封为“梁国夫人”。若昭卒后,宋若宪代司秘书,唐文宗期间遭遇谗言,被幽禁并赐死,后帝悟其谗,追恨不已。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宋氏五姐妹这五朵雪明花艳、光彩照人的姐妹花一生备受帝王(特别是唐德宗)恩遇隆宠,风光无限,在古代女子中也可谓是难得一见啊。

      男人都爱美女,才子都爱才女,唐德宗是文雅皇帝,他饱读诗书、吟诗作对(《全唐诗》存15首诗歌),可以说是权倾天下的文人,当然会更爱文采风流的美女了,因此一次性将这样才貌双全的五姐妹都纳入宫中就不奇怪了。

唐德宗为何把宋氏5姐妹都纳入宫中?

      宋若莘著有《女论语》十篇,妹宋若昭又为之作序传、注释,传于世。宋若昭的著作,今存诗一首,题为《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撩应制》(见《全唐诗》)及传奇文《牛应贞传》一篇(唐代传奇《牛应贞传》记叙了女神童牛应贞的事迹)。


附:《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有关宋氏姐妹记载

女学士、尚宫宋氏者,名若昭,贝州清阳人。父庭芬,世为儒学,至庭芬有
词藻。生五女,皆聪惠,庭芬始教以经艺,既而课为诗赋,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长曰若莘,次曰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若莘、若昭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
不尚纷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若莘教诲四妹,有如
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其言模仿《论语》,以韦逞母宣文君宋氏代仲尼,以
曹大家等代颜、闵,其间问答,悉以妇道所尚。若昭注解,皆有理致。贞元四年,
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荐以闻。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
赏叹。德宗能诗,与侍臣唱和相属,亦令若莘姊妹应制。每进御,无不称善。嘉
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庭芬起家受饶州司马,习艺馆内,
敕赐第一区,给俸料。
元和末,若莘卒,赠河内郡君。自贞元七年已后,宫中记注簿籍,若莘掌其
事。穆宗复令若昭代司其职,拜尚宫。姊妹中,若昭尤通晓人事,自宪、穆、敬
三帝,皆呼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进封梁国
夫人。宝历初卒,将葬,诏所司供卤簿。敬宗复令若宪代司宫籍。文宗好文,以
若宪善属文,能论议奏对,尤重之。
大和中,神策中尉王守澄用事,委信翼城医人郑注、贼臣李训,干窃时权。
训、注恶宰相李宗闵、李德裕,构宗闵憸邪,为吏部侍郎时,令驸马都尉沈
通赂于若宪,求为宰相。文宗怒,贬宗闵为潮州司户,柳州司马,幽若宪于外
第,赐死。若宪弟侄女婿等连坐者十三人,皆流岭表。李训败,文宗悟其诬构,
深惜其才。若伦、若荀早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