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我的孩子到五月才满十岁,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应该说从家庭条件、亲情关系、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完美。可最近他经常怕死,怕父母死、怕自己死、怕家人死,特别是晚上,想起来就想哭,就难以入睡。作为母亲,我和女儿谈生死的自然性,谈生死观,谈伟人的生死,谈我们家庭的幸福美满,但几乎没有什麽效果,我该怎麽办?
笔者在幼年也想过这个问题,大约是小学3年级,当时心里也很害怕,想的是,人在死后感觉如何?还能想事情么?一想到死后没有感觉,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就害怕得忍不住哭。虽然是男孩子,但晚上的时候的却在被窝里偷偷哭,而且不敢和家里人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思考的热情渐渐淡了,更多的是和同学一起跑出去疯,还有就是如饥似渴地看小人书。即便是现在,晚上一个人睡不着的时候,也偶尔想到这个问题,当然还是无法解决,不过恐惧就谈不上了。可以说这种心理现象纯属正常,和麻疹等小儿病一样,每个小孩都要经历一次,之后就好了,没什么担心的。我了解母亲的心情,与其看着宝宝难过,还不如替她死了好。所以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行动的,因此笔者咨询了一下心理学方面专家,他提供了如下建议:
要解决问题采取行动前必须先明白三个非常重要的状况:一、10岁小孩的理解能力很低,任何看似经典的说教和名言在孩子面前一般都是无效的。二、大人的表达能力有限,即使是名师大家,恐怕也不敢说他的每一次 遣词造句都能完全准确的表达他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您务必要慎重自己的言行,也许某一个错误的表达,就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更难过。 三、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与认知能力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对人类 来说是与生俱来,但是无力解决却是事实。这说明想完全解决孩子心理的迷惑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了解这三点后,再来思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缓解宝宝的精神压力,让她更健康地成长。先看网友自己的方案——“我和女儿谈生死的自然性,谈生死观,谈伟人的生死,谈我们家庭的幸福美满。。。。。。。”结果是失败,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是孩子的理解问题,还是大人的表达问题?还是人类无法回答这一客观事实呢?我想上面三种原因都有一些,事实说明试图采取“回答问题”这个办法来解决孩子的疑惑是无效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自然视线转移法。具体说是分两个层次:一、在根本上,避而不答。因为没有答案(至少目前如此)。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哲学领域,确实无人能答。那么就不要试图去做任何无谓的解释,只能无功而返甚至事与愿违。二、在枝节上,无微不至。就是母亲对宝宝的呵护。人在饥饿的时候需要食物,食物带来的是什么呢?是饱食感。那么人在恐惧的时候需要的自然是安全感。而孩子在恐惧的时候,谁来给她安全感呢?当然是母亲!所以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别的,就是白天和老师联系请求帮助,平时和孩子聊天,而晚上亲自哄孩子入睡。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的说明是这样的:一、10岁孩子都在上学,老师的讲课,提问,和表扬以及鼓励,都会变成孩子自身的勇气、信心、热情以及积极向上等心理的来源,这样孩子会尽快地变得开朗,从而渐渐忘掉这个困扰她的没有结果的问题。二、平时和孩子聊天,尽量问他一些在学校的经历,学了什么知识,今天有什么收获,作业多不多,需要什么帮助,这样帮助她回忆开心的事以及转移她的视线不再思考“死”这个问题。三、晚上的黑暗背景,主要是黑暗中的未知,常常带给人们恐惧的感觉,孩子的年龄这么小,更需要母亲带给他安全感。那就是让她紧紧抓着你的手,凭他去感受让她相信无论什么事,母亲是可以保护她的,而且是有能力保护她的,然后入睡。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小宝宝要不了多久就会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当初太幼稚了,想这个可笑的问题。
如果能达到这个结果,那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希望能对“深爱孩子的母亲”有些许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