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李庆远在250岁时写的《养生自述》解长寿秘诀

(2013-06-29 21:46:33)
标签:

延年

寿长而

256岁

年寿最高者

李庆远

分类: 博采美文

 

全文如下,虽文言行文,但并不难懂: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陆清献公尝曰: 

 

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

 

 

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

 

《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 

 

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昔人曰: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

 

 

我国历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李庆远。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6岁。因为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言行举止如同壮年,所以被人们誉为神仙。他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在他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成为养生家必读的文章。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