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小青青草-晓青
小小青青草-晓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676
  • 关注人气:25,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小路纯子》

(2013-04-24 22:16:05)
标签:

小路纯子

美国生活

记录生活

感慨人生

分类: 读书看戏

我读《小路纯子》认识小路有一段时间了,那时候在我文章的评论里时常有小路的身影,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来到我这里的,但每次她看了我的文章都会评论。写博客久了,喜欢的人多了,来我这里的人也多,要想让我做到每位来客都回访我真的做不到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回访过这位小路。我记得刚刚看到她的名字出现在我评论里的时候,我还想,呀,小路纯子,这不是日本电影《排球女将》里的小路吗?我猜想她一定是生活在日本的网友,或特别喜欢《排球女将》这部电影,有一段时间我没有见到她,心想是不是反日的时候改名字了?反正我对小路一直都有着很深刻的印象。

 

小路来自中国大陆,小路从小学过11年的日语,后来在外语学院毕业后又在国企工作当翻译,还在日本工作过,想像得出来,小路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从日本回到中国,小路全家移民美国了,来到美国的小路带着孩子还要一切从头开始,从学开车到学英语,再到学习美国文化,小路从在美国的东部生活又搬到了中部,这些年美国的生活经历给小路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小路一边适应着美国的生活,一边惦记着祖国的发展,她从来到美国就一直跟原来的母校有着联系,从个人的来往到为母校的网站投稿写文章,小路从一个单纯的全职太太又有了一份兼职的工作,用小路的话说:“现在,写博客就是我的一份革命工作。”

 

小路在国内学习生活了那么多年,用自己的勤奋和不懈的努力,由一个作文从来没有被老师拿来点评的学生,到考大学的时候全班作文得了最高分,这期间的努力不能不说是体现了小路的勤奋好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当年考大学《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作文,满分是110分,而小路得了96分,别说班里我想就全部考生来说也应当算高分了。小路的学习生活还有在国内工作的经历以及来到美国后的全职太太的日子在小路的博客中细细地记录着,由这些记录小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文字展现在大家面前,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像电影里一样的小路纯子的形象。

 

小路的文章里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对中国对美国的过多评价,她用她看到的和体会到的美国跟她曾经生长生活的中国相比较,把在美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跟大家分享,最后只说一句“我们应当好好借鉴”。读小路的文章让你没有激动没有兴奋却有着感慨和感动,读小路的文章每一篇虽然不长道理却说的很清楚,关键的问题一目了然,让你读着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小路的文章多数记录了美国生活的很多细节,交通规则,美国的老人孩子,美国的学校商店,美国节假日还有美国的一些法律常识,即便你生活在美国读了小路的文章也不会说这些我都知道不想再看了,小路从不同的视角记录着她生活在美国的点点滴滴,对于想来美国生活的人读一读小路的文章也会受益很大的。

 

小路的文章里还记录着不少亲情,奶奶是小路一生最喜爱的人,小路用了不少笔墨向我们介绍和评价了奶奶的一生,小路的奶奶在小路的笔下真的活了,让我们看到一位慈祥而特别的老人,她对小路的言传身教给小路留下的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读来让人感动。

 

小路从此要在美国生活了,她对生活的点地记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活在美国需要的知识和常识,也给我们带来从另一个视角看美国的场所。小路对美国生活的记录和描述不是枯燥的单纯的而是风趣和幽默的,读起来让你时而感动时而又觉得好笑,我想这也是小路的文章能吸引我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小路写博客跟大家一样经常更新。小路曾经跟我说她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很好,她很谦虚。我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读完了小路两年多的所有文章,如果说每篇都细细的读是做不到的,读到非常喜欢的文章我会读几遍而其他的文章就只是浏览。昨天,当我读完了小路的博客中所有文章后,我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儿一样感到了轻松和愉快。小路的文章给我带来的感受非常多,人们常说从文章能读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可以说我真的很幸运。

 

所以我就想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说说我心目中的小路以及我读《小路纯子》的读后感。

 

别人的书都是有作者简介的,而小路的书没有,别人的书都是写完了出版的,而小路的书还没有结尾,而我认为这样的书更值得读,值得跟读。小路纯子虽然出生在中国生活在美国而十几年的日语学习,在国内国企的日语翻译工作经历以及在日本工作生活的经历让小路身上也有了日本人民友好礼貌的习惯,小路的文章常常表现出对读者的尊敬和礼貌,常常能看到她“请多多关照”的字样,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我的观美国XX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她没有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也没有对美国任何现象的过度评价,她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美国的普通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她通过对自己在美国生活的记录,跟我们分享着她生活在美国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美国,也能从正面更深刻地认识美国。

 

自从自己上网,自从自己有了博客,读过很多的文章也结识了很多的网友,其中不乏有变成了好友,笔友和知己的,然而真的让我有把看完了他们的文章后产生写写读后感的冲动的小路还是第一人,可想小路的文章对于我的吸引力。老话说的好,想什么就是说缺什么了,我想正是由于小路从特殊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特殊的笔法描绘生活,而从中体现出来的小路本人的坦诚,真实和谦虚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从小路的文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人生是一个大课堂,在这里我们都是同学。当你真的低下你高昂的头的时候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精彩,而这些精彩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也能赶走在繁华浮躁世界里生存的人们的孤独和寂寞,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缺少信仰支撑的人们最好的精精良药,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不论你生活在哪里,不论你职位高低也不论你是穷还是富。这些精彩潜藏在我们的周围,也潜藏在这浩瀚的博海里。

 

相比于那些夸夸其谈的文章,相比于那些毫无根据而长篇大论对于历史的评判,相比于那些对星星们的八卦,小路的文章,小路的生活记录还有众多生活在中国和生活在海外的能够真实记录自己生活的人们的文章才是值得读,值得看也值得推荐的,因为这些文章就是人生的良药。

 

茫茫博海,相遇要有缘,相识要有缘,相知就更是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位网友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也值得回味:“人生,人生,一个人,一个生,组成人生。因此,有人,才有生,有人才有生气,有人才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可见人是多么得重要。但是我们在他人眼里,他人在我们眼里都一样,都是流星,各自都有轨迹,不可能殊途同归,齐聚一堂。但是这些流星中一定会有一些相向而行的,因而彼此就会因为有一些相处的机会而投缘,这个便是人生的精华与精彩,非常宝贵。同理,我们相识于网络,并有所交流,这种机缘巧合式的不期而遇,倍显珍贵,值得珍惜。”我觉得这位网友对于我们徜徉在博海里的人们的缘分形容的确实是恰到好处。

 

我们常读文章的人都知道,文章后面的人跟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文风应当是一致的,虽然我们不能看清作者的面相却能了解作者的真正内心,更因为一篇文章两篇文章无法表露作者的内心而历经几年或数年的生活记录就无法掩盖作者的内心了,读小路的文章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要结束《我读小路纯子》的时候,我还想说说我是怎么走进小路的博客的。

 

我的博客随着关注和好友的不断增多,个人中心里的文章也实在是太多了,原本我不轻易加好友的,就是因为不想个人中心里人太多,可那么多网友跟读我的文章希望能成为我的好友,所以我还是尽量满足网友的要求,除了一些特别人我拒绝外,很多即便没有什么文章的网友我也加了好友,这也就给我回访带来了不便,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时间的关系。

 

像前边我说的,知道小路是因为她的名字很特别,也是因为她常常出现在我文章后边的评论里。有一天我打开博客的时候看见有一个好友邀请,我点开一看:“我开始喜欢你的博文了,加我好友吧。”我笑了,心里想,小路纯子,我早就认识你的,你看了我那么多博文咋才开始喜欢我的文章呢?你挺牛啊。”为此我先进了她的博客,看到她都是原创的文章人也生活在美国,我加了她为我的好友,不久小路给我发来了纸条,问我生活在美国哪个城市里,还说你可以给我发纸条告诉我,意思是如果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话,我用纸条回复了,后来我们知道了彼此还是老乡。

 

大概第二天吧,我又看见了小路来读我的文章,想起来我这位特别的好友,我就进入了她的博客准备了解一下我这位老乡,没想到我被她的文章吸引了,从此连续几天的时间白天晚上的我就开始读,有时间读,没时间找时间也读,终于读完了小路的所有博文,于是这篇读后感也就产生了。

 

两年多的时间里,小路写下了253篇博文,如果说最精彩的那就是《开博一年感言》《开博两年感言》我觉得她这两篇文章写的特别好,而且很感人,从中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小路,而《快乐的英语口语班》则是非常幽默有趣的一篇文章。亲爱的网友朋友们,如果你们没有时间通读小路的所有文章,我希望能读一读这几篇。

 

写这篇读后感完全是被小路的文章感染的结果,小路恐怕都想不到。不过我必须写下这些感受,也愿意把我内心的这些感受跟大家分享,希望带给那些喜欢读博客的朋友们更多有益的文章去读,带给那些希望更多了解美国的朋友们更多的关于美国生活的信息,也带给大家多一个网上值得认识的好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