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国沦为全职妈妈

标签:
移民美国全职妈妈杂谈 |
分类: 博文转载 |
来源:《侨报》
美国高昂的托儿费常导致中国移民家庭女性为“到底是工作赚钱支付托儿费,还是做全职妈妈照顾孩子”而“纠结”;对于这些移民家庭来说,幼儿园里的语言障碍和教育方式则更加凸显了这一矛盾。
报道举例称,张女士和丈夫以及两岁半的女儿去年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加州。尽管在来美之前,就已经听说美国托儿费高昂,但来到之后才真正有了切身体会。他们在家附近的几个幼儿园打听了一番后得知,像自己女儿这个年龄段每个月的托儿费几乎占据了他们家庭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这让他们倍感压力。不过,因为张女士和丈夫都希望继续工作,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更让他们头疼。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习英语,女儿上的是一家全英语幼儿园。一个月下来,他们发现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对待孩子非常缺乏耐心,特别是对于女儿这样英语有障碍的移民家庭孩子,甚至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让孩子单独坐在角落里。这让张女士非常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无奈之下,张女士决定辞职自己照看孩子,在国内一直是职业女性的她到美国几个月后成了全职妈妈。张女士说,她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顾,另外原本她的收入就不是太高,付掉托儿费后也就所剩无几,虽然不希望放弃工作,但是目前来看也只能如此。
报道指出,像张女士这样的情况,在美国的中国新移民家庭中屡见不鲜——高昂的托儿费却买不来一天的安心,很多妈妈不得不放弃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这一方面造成家庭经济收入减少,财政紧张,只能削减外出就餐、旅游等开支。另一方面,更多女性失去工作机会,其中不乏一些拥有高学历高技术的职业女性,这对于美国社会来说也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美国劳工部劳力统计局数据显示,不管是裁员、开除还是自动辞职,2012年3月份全美约有17.7万名妇女离开劳力市场,导致妇女就业率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根据 “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数据,美国很多企业现在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有5%的公司开始提供托儿费津贴,自设托儿所的公司数量也大幅增加;约有27%的公司允许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带小孩上班,不过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对根本解决问题仍帮助不大。
《评... ...沦为全职妈妈》
文/八六
很少转贴文章放进博客,一早看到这篇文章气愤不已,特请进博客评论。这个周末就是Mothers day, 这篇文章以‘沦为’为标题,是不负责任的结论,是对众多全职妈妈的不尊重,妈妈们,我敬佩你们,你的孩子们会感谢你们。
前两年,我想探寻我究竟哪里可以改善,于是问,‘儿子,将来如果你有了家,有了小孩,你希望你小孩的妈妈怎样?’,儿子说‘有一些时间,小孩小的时候,妈妈在家里不上班‘,这是我十几岁的儿子给我的唯一的回答。多余的话不用说,孩子的回答是对全职妈妈最好的支持。
那么我这个班怎么上的呢?小学以前爸爸管早晨,吃饭并送去学校,六年级以后我每天早起管做饭吃饭带饭送去学校,他们小的时候我也在学校做一点义工,但是不很多,占了不上班妈妈们的便宜,因为他们花很多时间在学校帮忙。白天不管孩子有什么事情需要,生病了,接送了什么的,我就向公司告假回家处理。晚上不管工作到了哪里,5点从公司走人回家做饭,晚饭很少是只有两个菜的时候,几乎不在外面买饭。孩子们读书都是归爸爸管。校外的活动方面,女儿基本是我带的,儿子有些爸爸管有些我管,我们除了接送都做些义工。有幸我的工作是可以混的,那些不能混的妈妈家里,孩子大概就要更苦一点了。
即便是没有高学历的妈妈,也是太多的事情要打理,不说别的,上班族生病了,可以跟公司请假,妈妈生病了,孩子还是要照顾,不管身体多难受,还是得撑着把该做的做好。曾经有人统计全职妈妈应得的工资,结论不必我说。
我完全相信这篇文章的例子100%是事实,我自己也曾经在找工作和照顾女儿之间矛盾,也曾经为给孩子找幼儿园而纠结,虽然我最终选择了出去工作,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比在家带孩子更好的选择,坦率地说,这是比较自私的选择,是用钱衡量生活品质的选择。后天就是母亲节,我已经收到了一大瓶花,但是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惭愧,为了平衡自己,跟孩子们说,爸爸同样花了很多时间,要感谢爸爸。如果没有这些全职照顾孩子们的妈妈们,这个节日有什么意义呢?(文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