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有时候人的好心总是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为什么好心办的事情总是得到让自己很吃惊的结果,好像自己是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呢。昨天看到了网上有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叫《永远有人看不上你》,我觉得如果看了这篇文章就能给这个问题找到答案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有时候正好相反。因此我们做的事情只是我们自己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应当的,可是别人也许正好跟自己的想法相反或者要求相反,因此想要把我们自己做的事情跟别人的要求相一致尽管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还是很难很难的。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不会从别人的需求出发,只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管大家都懂得“事不随心常八九”的道理,不过还是不能接受自己满以为是一件能够让人满意的结果却得到相反的回应。这样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是很多很多的,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知道“永远有人看不上你”的道理。
很多人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选择的是解释和讲道理,于是带来的是无休止的你讲我驳,而我觉得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看事情的本质,如果只是误会或者是对方不知道事情的缘由那么必要的解释就会化解彼此的误解,也就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共识,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彼此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把一些本来没有道理的事情当成了很有理的论据来跟对方理论那么就无法达成任何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我看就没有必要再相互解释什么了,能不再继续这样的争论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了。
其实任何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的,我们只要不心急,只要有耐心,我们只要按我们自己觉得对的方法去做,我想不论是什么问题最终一定会圆满解决的,只不过结果可能不是很如意,或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我觉得只要懂得“永远有人看不上你”的道理就会不为这样的问题而困扰了。为此我把这篇文放到这里,让朋友们共享。
《永远有人看不上你》
作者:夕子
最近有朋友转告我说,某位同行觉得我很傲慢,可有趣的是,我并不认识这位同行。经过提醒,我才想起唯一的一次接触就是在同一张大桌子上吃过饭,大家谁也不认识谁的那种商务饭局。我只跟旁边的人说了话,跟其他的人可能只是换了换名片或者连名片也没有换,于是这种应酬上的疏忽就被定义为“傲慢”。拿到晚九朝五俱乐部的周末例行酒话会上一讲,痞女林眉笑笑,这有什么;以前写时事评论总被人骂,后来改写家常菜专栏,想着这回总不能在饭菜中找茬了吧。结果仍旧有人说格调平庸,每天就知道围着锅台转,丝毫没体现出我们移民在异国他乡奋斗的风采。
小佐冷笑,阿弥驼佛,一位日本高僧敬告过各位姐姐:“被无知的人夸奖是一种耻辱。”这样看来,为了避免背上几个耻辱的名分,被人非议反而是件好事儿。同理,当别人拍马屁时,务必小心谨慎,如果得意忘形,失了分寸,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每个人都在试图从自己的立场评价别人,这个立场十分多样化:可能是需要被肯定的同行;需要被尊敬的同事;需要被伺候的客户;更何况还有需要被照顾的家人亲友;甚至需要被礼貌对待的各种服务人员。到最后就成了“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一旦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有“非议”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大叫“活着太累”了,想讨好所有的人,不累死才怪。
我有个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八面玲珑的同行,年纪轻轻就坐上了高位。可是在他的大学同学嘴里,他成了“油滑、不真诚”的奸佞小人,判词是“你永远搞不清楚他心里真正的想法。”尽管在此人到“小人”所在的城市出差的时候,“奸佞小人”曾经派司机接过他,依然被“非议”,只是因为没有满足他“被真诚地对待”的虚无缥渺的需求。不论人格多么伟大,行为如何高尚,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毫无缺陷;就算真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仍然会遭人嫉妒、抨击。
完全不关注别人的非议,会被认为不合群、过于傲慢,容易丧失职场机会,但是太关注别人的非议,又会落得心神疲惫的下场。成功的人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反感;但是担心被他人误解而变得缩头缩尾,不敢放手去做事的人,反而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批评与指责。
总之,不论是非难或赞美,都不可受毁誉褒贬所左右。因此,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即使遭到批评也无须在意,才是理想的处世态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