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暇随笔 |

在“现代人”看来“门当户对”是庸俗的,落后的,不实际的。那些所谓的家庭条件,家庭背景,个人的学历,长相,个头,工作条件,收入等等,都不能成为人们谈情说爱的标准了。是的,我们听上去,看起来的确是这么回事。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思想方法跟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了跟本的改变。过去的理论和一些说法,讲究都变得很迂腐,很落后,很陈旧,很可笑。
其实,有一些过去的理论和说法是有道理的,就像我们的血统和血缘是永远无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一样,不能改变。至少有些个理论和说法还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一些老人们常常说的和用的一些理论在今天甚至在今后都是仍然有用的,适用的,不可摒弃的。
就说“门当户对”吧,我们每个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受着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历,条件,工作环境,收入等等都对我们时时刻刻有着影响,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尤其对我们心理的影响就更大了。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经历的一切是复杂的甚至比他(她)后半生的经历要复杂的多得多,这些经历对他(她)一生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一个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一个从小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孩子;一个在家中是大姐,长兄,是小弟,小妹的孩子;一个在家中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一个生活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长大以后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不同,生活在南方的孩子跟生活在北方的孩子生活习惯上还有更多的不同,等等。
试想,有着这么多的不同的孩子们长大了以后是不是能够没有条件,没有选择地生活在一起?生活中仅仅有爱就够了吗?我们生活在一起每天要面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有良好心理素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面对,完全相反的或差别很大的两个人能不能默契地处理好这一切呢,仅仅靠互补和用爱来平衡这一切,让生活能够天长地久,这个爱要承担的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承担得起呢?因此我不觉得“门当户对”在当今社会就真的过时了,没用了,更不觉得它需要淘汰了。
年轻的朋友,有孩子的父母,您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