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集(夏季)
7、立夏

迎夏:
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
斗蛋:
立夏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鸡蛋,用冷水侵泡后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颈上。孩子们三五成群举行斗蛋活动。蛋尖的一头为头,蛋圆的一头为尾,斗时,头斗头,尾斗尾。一个一个斗下去,最后,头胜者为第一,称大王;尾胜者为第二,称二王。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一种病,小孩夏季易得,得后,腹涨厌食、发烧、乏力消瘦)。
称人:
立夏这一天,人们在村口或大门里挂一杆大称,称钩上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上被称。司称人员一边看称花一边讲吉利话。称老人要讲:“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要讲:“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时讲:“称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吃立夏饭“
最早,是用赤、黄、黑、青、绿豆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来,吃倭肉煮糯米饭。
吃立夏蛋:
就是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吃。
系立夏绳:
就是把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手腕上。
另外,有些地方还有自己的习俗。如:浙南有”买红花“的习俗;温州有“吃鲥鱼”的习俗;建德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嘉兴则有到野外煮蚕豆饭的习俗;台州有“醉夏”习俗,立夏之日要喝酒至醉;湖州山乡吃健脚笋等等。
8、小满

吃苦菜:
用苦菜凉拌、腌制、热炒等食用,在调剂口味的同时,对夏季的热症有消除的作用。
祭车神:
在小满之日,举行祭车神的仪式,摆上供品,点上香烛。
抢水:
小满之日,以村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有专人组织,黎明出动,燃起火把,以鼓锣为号,众人一起踏动水车,把河水引入田中。
还有就是:江浙一带有“祭蚕”;关中地区有“看麦梢黄”;云南大理有“绕三灵”等习俗。
9、芒种 
送花神:
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还有感激和再会之意。
安苗:
皖南有安苗习俗。芒种之日,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安康。
煮梅
将梅子摘回泡在酒里,10斤55度酒泡3斤梅子,加2斤冰糖,过月即好。
还有贵州东南部的打泥巴仗、果农嫁接果树、沿海晒虾皮的习俗。
10、夏至

吃面:
就是夏至这天要吃面条。有“冬至混沌夏至面”之说。
吃狗肉:
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吃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
祭神祭天:
自古以来就有祭神祭天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11、小暑
吃“三宝”:
就是要吃黄鳝、蜜汁藕和绿豆芽,以补充体力,解热防暑。
食新:
就是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先祖,祈求秋后五谷丰登。
晒伏:
就是晒书画、衣服等。民谚有:“六月六,人晒衣服龙晒袍”。
12、大暑
吃仙草:
民谚有“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饮伏茶:
就是要饮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送“大暑船”
是沿海地区渔村的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以保平安。
吃荔枝:
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秋、冬季待后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