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号由伦敦飞到米兰,开始了西欧的科技史之旅。此行将访问意大利、瑞士、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6个国家。
4月23号参观位于米兰的意大利国家科学与技术博物馆——列奥那多·达·芬奇博物馆。博物馆馆址从前是一个修道院。陈设古色古香,很有历史感。互动展品不太多。


达芬奇发明展是它的一大特色。按照达芬奇笔记重新复原了许多技术制品。

4月24日,离开米兰前往佛罗伦萨。路经博洛尼亚,参观了一下博洛尼亚大学博物馆。博洛尼亚大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它的博物馆里展出了许多科技文物,包括动植物的标本,以及实验仪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伽伐尼使用过的仪器。


当晚到达佛洛伦萨。下榻的宾馆就在老城里,走几步就到了但丁诞生地。但时间已晚,故居已经关门。

4月25日,参观伽利略博物馆。今年是伽利略诞生450周年,他比我大整整400岁,所以伽利略是此行的这个一个重点主题。我在意大利除了米兰的国立科技馆外,其余时间都用于伽利略。伽利略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科学史博物馆,原名科学史学院与科学史博物馆。它位于阿诺河北岸,离著名的老桥只有几百米之遥,与著名的乌菲兹美术馆比邻。我去的时候,乌菲兹门前排大队,而伽利略博物馆则没有这么热闹。但是在乌菲兹广场周边的众多艺术家雕像里,伽利略赫然在目,而且位于显眼的位置。下面就是乌菲兹广场上的伽利略雕像。

伽利略博物馆是一个佛罗伦萨典型风格的四层建筑,外面看起来跟但丁故居很像。门前立有一座日晷。行人匆匆,未必知道他们是踩着日晷标线走过的。

伽利略博物馆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史博物馆,收藏丰富,历史悠久,宝贝极多。这里只晒几张与伽利略有关的。下面是1674-1677年间塑成的伽利略雕像。

下面是伽利略第一架望远镜中的一块玻璃镜片,已经裂为两半,被镶在一个造型精美的托盘之中。

伽利略的手指骨。指向天空。

在博物馆的一楼,观众们参观完历史展品后,有一个较小的互动区。互动区虽然不大,但展品设计精巧,见所未见。下面是托勒密的均轮-本轮模型,可以在电动机带动下转动演示。

看完伽利略博物馆,立即前往附近的圣十字教堂,那里有米开朗其罗和伽利略的墓。下面是圣十字教堂。

下面是伽利略墓

4月26日,过阿诺河,上南面高地,去佛洛伦萨郊外的阿切特利寻访伽利略晚年被囚禁的地方。老桥一带游人如织,过了河立刻安静了下来。沿着狭窄的街道上行,路上居然见到柴可夫斯基曾经住过的地方。头天晚上还听了一下老柴的“佛罗伦萨的回忆”。下图是老柴客居之屋。

下图是伽利略的阿切特里寓所,很大很宽敞。没有向公众开放。



回程到米开朗其罗广场,俯看佛罗伦萨全城。

傍晚再访但丁故居博物馆,里面有一个但丁死后不久制成的面具。当地风俗,为死者制作面具是对死者的一种尊崇。据博物馆说,这是面具第一次向公众展示。

4月27日,离开佛罗伦萨前往比萨。路过列奥那多的故乡小镇芬奇,先参观列奥那多博物馆。

再参观芬奇的诞生地。这里离列奥那多博物馆还有3公里多路。一路毛毛小雨。

下午到达比萨,让人激动的比萨斜塔我已经是第二次见了。上一次是跟着旅游团来,没看到什么东西。这次住在比萨,要仔细地体会这个小城。下图是阿诺河两岸的比萨城。这里处处留下了伽利略的足迹。

4月28日,本来要一早前往瑞士,但头天晚上上网查证发现,中文网上传说的伽利略故居根本就是错的。我住的伽利略宾馆附近的“伽利略之家”根本就不是伽利略的出生地,而只是这个民间学会的所在地。伽利略的所在地另有考证,而且已成定论。因此,今天一早我就去拜访这里。下面是伽利略的出生地,两个黄色楼夹在中间的红色小楼。三楼的窗户上还挂着一幅伽利略的画像呢。里面的住户均与伽利略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博物馆,但在一楼的走廊里,挂了许多展板,讲述了伽利略的许多故事。

看完伽利略故居又去看比萨的科学仪器博物馆,里面有特色的一是物理仪器,一是计算机。


参观完博物馆又登了一下比萨斜塔。斜塔内部是空的,所以才能斜而不倒。

中午在比萨吃过饭,冒雨前往瑞士伯尔尼。雨越下越大,一路艰辛。天大夜才到达伯尔尼住下。
4月29日,伯尔尼仍然天有点阴。参观伯尔尼历史博物馆暨爱因斯坦博物馆。爱因斯坦对伯尔尼有好感,伯尔尼也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故乡。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而这一年的奇迹都发生在伯尔尼。爱因斯坦博物馆制作得很精细,但与爱因斯坦直接相关的物品似乎不多。

下面演示的是爱因斯坦在伯尔尼时期的住宿情况。小两口带着小孩日子过得紧巴巴。

博物馆里有特色的一件东西是爱因斯坦的面具头像。1929年,爱因斯坦50岁,普鲁士政府把面具作为礼物送给爱因斯坦。

下图是伯尔尼历史博物馆-爱因斯坦博物馆的大门

看完爱因斯坦博物馆,过河去看爱因斯坦故居。


看完故居,再看看伯尔尼,这个依河湾而建的城市。

4月30日冒雨离开伯尔尼前往温特图尔,这里有瑞士国立科学中心(Swiss
Science Center),更著名的名字是Technorama。科学中心门口是一个水力机械。


瑞士科学中心有高大上的感觉,互动展品精致漂亮,特别是,全木头制作的机械升球器特别受小孩特别是小男孩欢迎。瑞士人向来以精密机械制造闻名,他们的科技馆也体现了这一点。

5月1日,由温特图尔前往卢森堡。卢森堡实际上只是中转站,我的目标是荷兰和比利时。但既然到了卢森堡,也看看它的历史博物馆。

5月2日,由卢森堡驱车前往荷兰风车村。风车村头是一家私人办的钟表博物馆。

风车村非常漂亮,风车仍然在转,而且不只是转给旅游者看的,而且仍然在磨面粉。

5月3日,参观阿姆斯特丹的著名科技馆新大都会(New
Metropolis,简称NEMO)。新大都会建在水面上,远看像一艘大船。

门厅里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水力机械钟(不是水钟),设计极其巧妙。

他们在完善和发展科学中心模式方面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

5月4日,离开阿姆斯特丹前往比利时的梅赫伦,因为比利时国立科技馆——技术城(technopolis)就设在这里。我行前为了应付国内的要求办批件,向我此行的所有科技馆发电邮,请求提供邀请信,只有比利时技术城给了我回信,并且慷慨地让我免费进入考察。


5月5日离开布鲁塞尔前往巴黎,住下后已是下午,散步不小心就散到了卢浮宫门口。不过此行是科技之旅,卢浮艺术馆不在计划之内。

歌剧院也很富丽堂皇

5月6日,巴黎第一天参观维来特科学与工业城(Cite
des Science et de l'
Industrie)。这个如雷贯耳的地方,看起来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80年代,它曾经是西方世界最大的科技馆,但现在看来,展陈设备有些旧了,理念也有点过时。人机对话的主要方式是与屏幕对话,这个当初看来很先进的方式,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互动最好是全方位的身体互动,而不只是通过屏幕和键盘。

巴黎的科学中心比较讲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一点还是很有特色的。


5月7日,参观巴黎工艺博物馆(Metiers
Art Museum)。巴黎的科学中心和科学博物馆两种模式是各自独立发表的。今天看的应该更偏重博物馆陈列,也更得我心。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它记载了法兰西民族对近代科学的贡献。特别是,博物馆里有拉瓦锡使用过的仪器。

下图是傅科摆

下图是蒸汽机

拉瓦锡专区

参观完工艺博物馆后,时间尚早,决定前往圣日耳曼大街。这是一条与哲学家亲缘关系很密的大街。笛卡尔就埋葬在圣日耳曼教堂里,下图的三块墓碑的中间一块是笛卡尔的。

教堂外景

教堂几步之遥是萨特和波伏瓦曾经住过的地方。下图建筑右边5层据说就是他们的故居。

看完萨特故居,直奔艾菲尔铁塔,并且登上了塔顶俯看巴黎全城,除了巴黎圣母院、先贤祠等少数建筑外,巴黎的楼都不高。

5月8日参观巴黎发现宫,这是科学中心模式的最早发起者之一。场所古色古香,展品颇有创造性。

5月9日,这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早通过凯旋门前往艾菲尔铁塔附近的夏乐宫里面的人类学博物馆,笛卡尔的头骨就珍藏在这里。很可惜,人类学博物馆正在整修关闭。


回头再到协和广场看方尖碑

看完方尖碑前往先贤祠。先看隔壁的圣斯德望堂(Saint-Étienne-du-Mont),帕斯卡就葬在这里


上图的立柱就是帕斯卡墓
下图是先贤祠。先贤祠内部整修已经完工,但圆型屋顶还没有,所以远看像是戴着一个高帽子

内部富丽堂皇,气象万千

一处墙上发现了柏格森

从先贤祠出来,看了一眼巴黎大学的老校址,现在的巴黎第一大学


然后前往居里博物馆,下图是居里夫妇当年的实验室

看完居里博物馆又去看了巴黎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像一个大公园。下图是布丰塑像。

匆匆看了一下自然博物馆改道前往巴斯德研究所和巴斯德博物馆暨巴斯德墓。这里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机构。门房要求每一个参观者出示护照验明身份。博物馆需要预约,修建得非常精致。有巴斯德起居和工作的场所,可惜不让照相。在该楼的地下室是巴斯德的墓地。本来,像他这样对人类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人,应该安息在先贤祠,但巴斯德的家属向法国政府请求单独安葬。事实上,巴斯德墓穴非常漂亮,简直有金壁辉煌的感觉。

下图是巴斯德研究所里的一个雕像,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动人故事。一个名叫迈斯特的小孩被疯狗咬伤,生命垂危,是巴斯德的疫苗救了他。迈斯特后来成了巴斯德研究所的守门人。1938年,德军占领巴黎。迈斯特为了保守巴斯德墓穴的秘密而自杀。

已经是下午快6点了,还有最后一个目标,那就是蒙帕纳斯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那里安息着彭加勒、萨特、波伏瓦、圣桑、雪铁龙、涂尔干等名人。下图是彭加勒的家族墓地,彭加勒的名字被参观者单独用小石子标出。

下图是萨特和波伏瓦的合葬墓

在守墓人到时间了的吆喝声中离开墓园回到塞纳河北岸的宾馆。路上,从云中时不时露头的太阳还老高。我想起巴黎市政厅大楼上刻有拉瓦锡的雕像,一定要去看看。下图是雕刻在显著位置的拉瓦锡像。

5月10日,离开巴黎前往日内瓦,到达卢梭故居时,天色已黑。



5月11日,离开日内瓦回到意大利的米兰马尔彭萨机场,乘机回国,结束了有点漫长的英伦西欧科技史之旅。此行非常辛苦,但收获巨大。收集的各种材料信息还有待进一步处理消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