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标签:
杂谈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
分类: 科技馆考察 |
圣诞节的气氛仍然很浓。在高高的中央大厅里,摆着一棵高大的圣诞树。两边的迪斯尼标准头像也提示着馆里有它们的特色展品。
往右手边一瞧,全是高大气派的展品。原来这里是“科学风暴”(science storm)展厅。就这里边开始参观吧。
进门一个傅科摆,摆下方的圆圈边有可倒下的标志棍,显示出你在馆期间傅科摆的方向确实发生了移动。这比国内许多傅科摆想得周到。
这个转动着的流沙盘也是无比巨大,远看还以为是巨屏的木星表面。而且,这个巨大盘面的转动速度居然是可以让观众控制的。
在转动沙盘的下方有很大的牌子,说明沙子何以在风中能够形成不同的形状。尤其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的是,这里还贴上了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图片,作为风力形成奇特沙丘形状的典型例证。
这是显示让光线照在太阳能电池板上驱动小汽车运动的装置,从前看过的馆也都有,但没有这么大。
这一堆像面条一样的东西,就是光纤。观众手上接触到的光纤端口,都会在对面巨幕上反映出来。
地面上有巨大的波纹影子,开始还不太明白怎么回事。等上了二楼就明白了。
上到二楼,有更多高大上的展品。下图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演示。反正我是没有见过哪个科技馆里有这么大这么长的斜面。
从这里可以看到,原来一楼的波纹投影是从二楼产生的。中间是一个振动发生器,可以由观众控制。这个振动在水面上向四周传播开来。有缝处作为波前继续向外传播。
老式机械钟
在楼梯处,又有一个傅科摆以及关于傅科的生平介绍。
蒸汽机发展早期出现的各种蒸汽机模型,都可以在观众操控下动起来。
看完了科学风暴展厅,开始参观仿真煤矿。外面是一个巨大的卷扬机,后面是电梯,我们将乘电梯下到地下。
这是煤矿的内部,讲解员讲得绘声绘色、神采飞扬。这是欧美国家讲解员的特点,很有个性,很有表演天才,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富有创作的激情。
也许小孩会喜欢,但对我来说,煤矿给人感觉一般。这个项目跟球幕影院一样,是单独收钱的。
看完煤矿,便去参观与“科学风暴”厅对着的“交通馆”(Transportation
Gallery)。这个馆实际上包括了“大火车的故事”(The Great Train
Story)、“莱特飞机”、“模拟飞行”几个厅,里面有实物加模型的飞机、火车、汽车。
这是一个蒸汽机车车头模型,尺寸原大,而且可以让它动起来。
这是一个火车、汽车、轮船综合展示的巨大沙盘模型,其中火车是可以在轨道上动的。模型非常精致、非常逼真。
看完交通厅,去看德国U-505潜艇。当年是先把潜艇运进来,再盖房子的。
时间太紧。这天是旧年年尾,科工馆提前1小时闭馆。使得后面几个展厅看得很潦草,还有几个小厅如“地球”“传声”等没有来得及看。
走出科工馆,外面正下着大雪。一天时间太紧,都没有时间到外面照一张外景。等到闭馆,天色已暗。
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互动展品部分,尺寸大、有视觉冲击力,设计也很别致新颖;技术制品和工业遗产部分是它的强项,有不少镇馆之宝。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漏掉了技术与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使得中国的科技馆过分关注互动娱乐和高新技术,缺乏历史感和文化品味。中国的科技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补上这一课。没有历史收藏,就没有文化品味。科技类博物馆,应该有科技类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