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的达尔文”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标签:
达尔文进化论科学史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杂谈 |
分类: 会议·活动 |
“传播中的达尔文”国际会议成功结束。本次会议请来了不少达尔文研究界重量级人物,会场气氛始终活跃、热烈,是一次精彩的会议。本次会议的重要推手、剑桥大学Darwin Corresondence Project的主任James Secord由于家事而未到场,但他还是通过Skype连线,在会上做了30分钟报告,并且与会议代表进行了15分钟的讨论。Skype真是一个好东西。
前排左起:Tobias Cheung(德国马普), Peter Bowler(著作《进化思想史》有中译本),Bernard
Lightman(Isis的编辑),James Moore(著作《达尔文》有中译本),博主,Thomas
Glick(波士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James Pusey(浦嘉珉,美国汉学家,著作《中国与达尔文》有中译本),Nick
Hopwood(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Tim Lewens(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二排左起:刘利(北京大学)、王志康(中山大学)、桂起权(武汉大学)、王道还(台湾中央研究院)、方在庆(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李创同(兰州大学)、杨海燕(北京大学医学部)、柯遵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后排左起:学生、姜小慧(东北大学)、编辑、李海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蒋功成(淮阴师范大学)、李建会(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协网站信息:http://www.cast.org.cn:80/n35081/n35548/n38620/12190537.html
本次会议的研讨议题有传播革命与全球达尔文,进化论与近代中国,进化论、宗教与哲学,从不同侧面展示进化观念与中国近现代思想、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历史互动与关联;以进化论中国化为案例探索科学理论在大众文化中的传播规律,分析公众理解科学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交流达尔文研究前沿成果、热点议题和发展趋势,增进对达尔文的全球传播的认识和理解。
达尔文和进化论的史学研究需要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比较,这是当今“达尔文研究”的前沿领域。“传播中的达尔文”国际研讨会是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首次国际会议,为达尔文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对话的学术平台,在不同文化往来与交流中,分享各自的体验,发掘共同的旨趣,在此基础上,在达尔文传播的全球图景中,探讨达尔文及其理论如何通过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文化和社会变革之中被加以讨论和使用,达尔文关乎紧要之处到底在哪里,及其对理解当今世界各地的有关进化论的争议有何教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