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第100期
(2010-05-02 18:05:16)
标签:
北大研究生学志北大学生报知识爆炸科学通史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这是一份北大研究生自办的学术刊物,我是他们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故每期获赠。这个刊物原名《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创办于1985年,创办者中有我的同班同学万俊人。我当时忙于创办另一个学生杂志《北大学生报》,没有参加《学刊》的创办。《北大学生报》重思想启蒙、激扬文字,只办了两期就夭折了,而且没有后续者;《北大研究生学刊》重学术研究,至如今100期了,看来学术具有更加长远的生命力。
第100期的卷首语是英语教授辜正坤先生美仑美奂的文言文,“学者访谈”是楼宇烈先生谈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研讨”是关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问题,均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哲学系07级硕士生南星的发言很有水平,谈到了近代科学大肆扩张、成为知识典范的时候,德国古典哲学站出来提出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知识模式,被称为历史科学或精神科学,以后的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也称文化科学,这是人文学科的核心理念。另一支自觉向自然科学学习,用实证主义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是后来社会科学的核心理念。后来他谈到人文学科与人文精神时,反思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人文学科的学院化对人文精神的背离。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一月来或粗或精地读了如下一些书: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韩琦《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裕尔《东域纪程录丛》(张绪山译),中华书局2008年版
李若虹《在牛津和哈佛求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如今知识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导致了知识爆炸,好书多得读不过来。越读越觉自己无知,《科学通史》始终写不出来,现在连写“通史”这样的打算都令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