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大的蓄水池和养鱼池

(2008-06-13 18:36:44)
标签:

养鱼池

鱼市场

自然辩证法通讯

蓄水池

杂谈

分类: 散文·书评·短论

为祝贺《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1978)20周年而作,原载《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2日

 

 

近闻李政道先生有一首诗,曰“基础科学清如水,应用科学生游鱼,产品科学鱼市场,三者不可缺其一。”(题赠《民主与科学》)这个关于鱼、水与市场的比喻很妙,我就以它们作为本文的基本词汇。由于今日市场经济起作用,越接近市场的部门利润越大,所以正如写书不如编书,编书不如出书,出书不如卖书一样,引水蓄水不如养鱼,养鱼不如卖鱼,所以人们忽拉拉都奔市场去了,所以就经常能听到要重视基础研究的呼声。毕竟无水怎能有鱼?

近些年来,关于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科学与经济社会,总之就是“科学与X”的领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鱼市场”,这个“市场”过去名叫“自然辩证法”,现在这个名字不大叫了,但这个大市场还在,而且不时的红火一阵。比如以软科学的名义,以交叉科学的名义,以管理科学的名义,以科学普及的名义,以科学人文的名义,等等等等。

这个“市场”因为过于宏大,叫卖的“鱼”形形色色,以致人们搞不清楚这些“鱼”是从那儿来的,久而久之,大家甚至觉得没有“养鱼池”这回事,也许这些“鱼”自个儿就能出来了。既然不用水养自个儿也能出来,那么就难免“鱼龙混杂”“鱼目混珠”,不是鱼的东西也上市了。再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觉得什么鱼不鱼的,上市场吆喝就得,反正这个市场也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人打假。于是,我们这个“鱼市场”就显得乱七八糟、不伦不类的,难登大雅之堂。

我愿意向大家透露,这个“鱼市场”上的真品确实是“水”中养出来的,在期刊界,它的最大的蓄水池和养鱼池就是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今年是它创刊20周年。

这份双月刊的副标题表明了它所持守的基础学科的性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创刊20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纯正的学术品味,在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及其相关领域积累基本文献、建立学科范式,同时也为“科学与X”的大市场贡献了许多人才和资源、知识和智慧。不仅如此,《自然辩证法通讯》还努力保持着自己积极向上的文化品格。80年代,它站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以自然科学特有的批判精神冲破种种思想教条的禁锢,向读者展示了自由的科学天空;90年代,它继续坚守学术阵地,决不向“市场意识”妥协,向读者展示了坚实的人文大地。

与国际学术接轨和看齐是《通讯》的特色之一,这是一个有志于建设学科基本学术范式的刊物必须有的内在要求。前面说过,在“科学与X”的领域,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学术范式,因而这个领域的作者和作品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把与国际学术接轨作为标准,使该刊与其他同类刊物相区别。它所树立的榜样,在这个领域起到了规范作者和作品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由创刊时期的一个局级单位一步步变成为现在的一个科级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折射了我们时代伟大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办刊者是如何的举步维艰。然而,刊物的编者们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刊物“既不是庙堂话语的应声虫或喉舌,也不是时髦话语的追随者或尾巴;她既不想为肉食者帮闲,也不愿替暴发户帮忙”,而是立志作学术争鸣的促进者,思想创造的光大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心灵自由的呵护者。

我衷心的祝愿《自然辩证法通讯》风雨兼程,百折不挠,永葆青春,再创辉煌;我也向广大经常逛“科学与X”市场的人们推荐《自然辩证法通讯》,那里有值得一读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