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春天—心探索】体质养生:九种体质之湿热型

中医根据阴阳理论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包括一种平和体质和八种偏颇体质: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过敏。其中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阴阳、寒热、气血、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比如:六淫中的寒、湿进入体内,和气血、寒热共同作用就形成了痰湿、湿热的病理;七情中的怒忧思悲影响人体,和气血、寒热共同作用就形成了气郁、血瘀的病理。
每种体质类型都有不同的身心表现和内外成因,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性、心理特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来进行有效的身心调理和养生保健,从而达成身心的和谐健康、内在的平和中正。
小测试:你是否属于湿热体质?
1.你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吗?
2.你易生痤疮或疥疮吗?
3.你经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你皮肤容易瘙痒吗?
5.你大便粘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6.你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吗?
以上六条如果有五条以上符合,则为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A.基本特征:
1.形体特征: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唇红齿黄、牙龈红、口唇红。舌质红,苔黄腻。
2.常见表现: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干、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味大、体味大;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女性常带下色黄,外阴瘙痒,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3.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4.发病倾向:易化热化火,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B.形成原因:
湿热体质的人,其形成原因包括:
1.饮食辛辣;
2.久居湿地;
3.常吹空调(汗出不去);
4.嗜酒肉感湿热;
清热利湿:湿热体质的养生建议
在人体的生态系统中,水和寒热的代谢出了问题就会有湿热体质。湿,根源在水的代谢异常,更确切的说,是水的代谢在肝系统中出了问题。热,是随水的代谢异常连带产生的结果。热不能通过水的代谢得到宣泄,所以才会湿热互结。湿热体质与全球的大环境关系密切。气候变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食肥甘厚腻、快餐食品,嗜好烟酒辛辣,滥用补品,加上过度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使湿热成为一种常见的体质。
心探索:湿热体质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吴
心探索: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是“湿”,什么是“热”?湿热特质又是如何形成的?
吴
时间久了,草垛里面湿热熏蒸,会发出难闻的臭味。体内蕴积着湿热的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到长夏季节,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内环境又不清洁,湿热氤氲,排泄不畅,反映到外面就是皮肤油腻,尤其是额头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出现脂溢性脱发、痤疮粉刺、口干口臭等,总是给人一种不干净不清爽的感觉。湿热体质与全球的大环境关系密切。气候变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食肥甘厚腻、快餐食品,嗜好烟酒辛辣,滥用补品,加上过度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使湿热成为一种常见的体质。
心探索:湿热体质的人通常有什么样的性格特质?为什么?
吴
心探索:作为湿热体质,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养和改善自己呢?
吴
在夏季熬夜,湿热体质的人切忌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喝冰冻饮料,以免损伤脾胃,导致肠鸣腹泻、胃脘绞痛、痤疮、口腔溃疡等症的出现。夜班族下班后如果肚子饿,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但不适宜在临睡前再摄入正餐,特别是要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另外也可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理。如出现湿热症状,可以采取清肝热的方法进行调理,选择使用夏枯草煲汤,或用菊花泡茶饮用。长期熬夜,又有抽烟习惯的夜班族容易伤肺,可以选择养肺的百合、麦冬、雪耳进食。体质虚弱的女性夜班族容易阳气受损,切忌过多喝凉茶,可选用健脾的莲子、淮山药煲汤进行调理,或选用当归、红枣煮鸡蛋食用。
湿热体质饮食养生
湿热体质的饮食原则是清热利湿、分消走泄。
其一,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宜食用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兔肉、鸭肉、鲫鱼、田螺、黄豆芽、绿豆芽、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多吃清热利湿的水果如西瓜、梨、香蕉、柑橘、山竹、奇异果、香瓜、柿子、柚子;可食适量平性水果,如苹果、柠檬、葡萄、甘蔗;忌食性湿热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榴莲、番石榴、椰子、桃子、菠萝。
其二,内热较盛者,忌辛辣燥烈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忌大热大补的食物,如狗肉、鹿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戒烟酒。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肥腻的食品、甜味品。
湿热体质调养膏方
茵陈1000g
先将除蜂蜜、龟板胶外的药物浸泡24小时,煎煮两次,药液文火蒸发,再熬炼蜂蜜和龟板胶后加入上述药液收膏。这副膏方可以服用1~1.5个月,入冬后服用两副,对于湿热体质的人可以有很好的改善体质作用。
内容来源《心探索vol.39》
更多资讯请关注:“百合春天”公众账号
或关注:“心探索”公众账号
心探索•心灵成长自助手册
一本与你共同探索内心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