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Q1、什么相机会进灰?
A1:单反相机由于需要更换镜头,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会有空气中的灰尘从暴露的机身卡口处进入到机身内部。同样的,微单相机因为同样也会更换镜头,所以也会有进灰问题。理论上来说,进灰的确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少问题。当然,这是指常规的情况,如果是因为机械原因或者制造工艺问题,那不在此例。
Q2、进灰以后会有什么状况?
A2: 这些灰尘如果沾染在感光元件上,就可能会最终出现在照片上。由于灰尘的大小不同,对于画面的影响也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采用较小的光圈(F16或者更小),对准浅色/纯色(比如天空、白墙)场景进行拍摄就能发现。有些灰点会比较明显,有些则很浅甚至看不出。一般如果用中大光圈拍摄,画面上也不会出现灰点;另外,有些灰尘由于沾染在反光板上,那么有可能会直接在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内看到但实际并不会出现在拍摄画面上;
Q3、进灰后该怎么处理?
A3:目前有一些相机会在机身内带有除尘功能,依靠超声波抖动、机械抖动、吹风等方式来消除粘附在感光元件上的灰尘。但由于有些灰尘颗粒比较大且具粘性,这些机身机构的除尘机构无法达到完全消除的程度,这就需要进行手工清理。通常情况下,我会建议用户送到专业机构(厂商维修点、专业相机维修店)进行清洁。如果没有机会的话,可以选购专业的CMOS清洁棒自行动手。
注意,动手时请注意在相对密闭清洁的环境,将相机调整到专门的清洁模式(相机自己弹起反光板并且CMOS不会工作),然后按照清洁设备上的说明方法进行CMOS表面擦拭。由于CMOS表面一般有保护性质的玻璃,所以倒也不用太担心会擦坏。不过,请不要随意用什么棉签啊,餐巾纸这种东西来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要使用酒精等溶剂,可能会损坏元件或者留下痕迹。另外,如果沾灰不是很严重,用橡皮的吹气球吹一下也可以,但在吹向CMOS前记得先对空空吹几次,避免吹气球内有脏物(比如保养橡胶的滑石粉)吹到CMOS上。
A1:单反相机由于需要更换镜头,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会有空气中的灰尘从暴露的机身卡口处进入到机身内部。同样的,微单相机因为同样也会更换镜头,所以也会有进灰问题。理论上来说,进灰的确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少问题。当然,这是指常规的情况,如果是因为机械原因或者制造工艺问题,那不在此例。
Q2、进灰以后会有什么状况?
A2: 这些灰尘如果沾染在感光元件上,就可能会最终出现在照片上。由于灰尘的大小不同,对于画面的影响也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采用较小的光圈(F16或者更小),对准浅色/纯色(比如天空、白墙)场景进行拍摄就能发现。有些灰点会比较明显,有些则很浅甚至看不出。一般如果用中大光圈拍摄,画面上也不会出现灰点;另外,有些灰尘由于沾染在反光板上,那么有可能会直接在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内看到但实际并不会出现在拍摄画面上;
Q3、进灰后该怎么处理?
A3:目前有一些相机会在机身内带有除尘功能,依靠超声波抖动、机械抖动、吹风等方式来消除粘附在感光元件上的灰尘。但由于有些灰尘颗粒比较大且具粘性,这些机身机构的除尘机构无法达到完全消除的程度,这就需要进行手工清理。通常情况下,我会建议用户送到专业机构(厂商维修点、专业相机维修店)进行清洁。如果没有机会的话,可以选购专业的CMOS清洁棒自行动手。
注意,动手时请注意在相对密闭清洁的环境,将相机调整到专门的清洁模式(相机自己弹起反光板并且CMOS不会工作),然后按照清洁设备上的说明方法进行CMOS表面擦拭。由于CMOS表面一般有保护性质的玻璃,所以倒也不用太担心会擦坏。不过,请不要随意用什么棉签啊,餐巾纸这种东西来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要使用酒精等溶剂,可能会损坏元件或者留下痕迹。另外,如果沾灰不是很严重,用橡皮的吹气球吹一下也可以,但在吹向CMOS前记得先对空空吹几次,避免吹气球内有脏物(比如保养橡胶的滑石粉)吹到CMOS上。
——————————————
16日补充
果然出现了:有网友开始询问他的单反(非尼康)也一直有灰点擦不掉,认为这肯定是产品质量问题,开始在论坛讨论该如何集体向厂商维权。还有某单位领导问我,既然所有可换镜头相机都不可避免有灰点,那就是日本人的根本设计问题了,这是否可能会上升到政治问题...
好吧,为了证明我的态度,放上昨天晚上我的微博截图吧,省的有人故意混淆视听。请注意我的发帖时间。我完全支持各位网友对于自己正当权益的维护,也在此敦促相关厂商正视用户意见,积极解决问题。但我也要提醒下大家,单反进灰这事情真的是不可避免,不必风声鹤唳。D600这个算是特例。

后一篇:国学200问,你能得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