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内容让我讨厌?

(2013-12-04 14:46:21)
标签:

it

今天遇到两条媒体发布的内容,都让我觉得讨厌:

一条是早上开车听新闻,某广播台的新闻报道栏目报道了某不幸事件,先是把事情的历程交代一下,然后按照惯例不痛不痒的说一句“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禁让我们留下了一些思索”。这句话,大概算是该栏目的“通用结尾词”,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了,它们总喜欢在最后来这么一句“留下了思索”或者“不禁让人们陷入思考”,弄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其实呢,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前因后果通常都是很清晰的,很明确的。但可能是出于某种习惯,这个媒体一定要给这种事情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似乎每件事情都不像表面上的那样简单,可能还要换种角度来思考就能思考出其他什么结果一样。最讨厌的是,本来这档节目还或多或少有一点他们节目组自己的点评或者讨论什么的,现在为了方便或者“不出问题”,一律不加评论就直接让听众去“留下了一些思索”。每次听到这种结尾,我都有冲上去抽这个栏目编导的冲动:要么你们就痛痛快快的说出你们的想法,要么写不出就彻底闭嘴,少TM来搞这种似有似无,欲说还休的把戏!

另外一条是早上看到某大报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拯救江豚的微博,其中历数今年在长江流域被螺旋桨打死或者被非法电捕捞伤害的江豚数量,然后再煽情的表示要保护“微笑天使”,最后用“转发,承诺!”两个词来结尾。我当时就纳了闷了:江豚这个动物我虽然没有看到过,但至少还是知道的。我也希望它们能够在长江里快乐的生活和成长。但这条微博发布的意义何在?我可以转发微博,但转发以后对于保护江豚起到了什么实际作用吗?我说不伤害江豚,江豚就能免于被螺旋桨打死吗?长江里就能重新满是鱼虾了吗?我承诺,承诺什么呢?我承诺不去非法电捕鱼?拜托,我连划船都不会;要么让我承诺从此不在长江上坐船?那这条承诺能让从金沙江到黄浦江上的大小机动船只从此永久停航,只有手划船出没吗?一条看起来煽情实际无病呻吟的矫情微博,实际一点意义、一点P用都没有!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媒体实际也有一些类似的让人讨厌的内容:有的评测报告按照八股规范列了机身外观、参数,按照流程拍了一点样张,结果不痛不痒的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评价;有的导购文章,纯粹是为了凑数,将一些看起来有关联实际消费者并不会考虑的因素生拉硬拽在一起,最后给个连作者自己都不怎么相信,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的结论;有时候行业分析文章开篇看起来起点很高,充分的揭示了某某现状。但等到需要他深度分析现状产生原因和解决之道时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痛不痒的拿网络上的大流意见过来充充数,让人看了以后觉得仿佛浮在半空,上不接天下不及地,难受的很。

所以,我要求我们明年的评测文章,必须要开篇就亮出编辑自己的态度:或喜欢或肯定或批评或贬低,现在值不值得买或者以后值不值得等——总之,要有态度。我不管这种主观因素占很大比例的态度是否完全正确,是否会被网友赞同或者反对,但都要比那种“亲爱的读者你看呢?“或者自己意见和建议一点都不给出,”只能由消费者自行判断了“的文字要好许多;我也要求编辑文章可以煽情可以左右读者情绪,但不允许那种开篇吊胃口但结尾草草收场,或者单纯只把问题列出来,却根本给不出任何有力的结论性文字或者解决方案的文字出现。读者的确需要有思考的余地,的确需要感同身受被激情点燃,但如果是那种江豚微博的”矫情“写法,那还是免了吧!


最后补充一下:我去查了有关江豚的保护情况,这货在中国已经有鄱阳湖、洪湖、铜陵、镇江四个保护区了,而且它目前还不是什么濒危灭绝动物,只是“近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