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Gravity)》和预计的一样好

标签:
it |
周末晚上和家里领导去看电影,当晚有好几部片子可供选择似乎都值得一看。比如普遍评价比较高的《金蝉脱壳》,比如刚刚上映的《饥饿游戏2》或者快要结束档期的《RED2》,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地心引力》。选择它的原因比较多,一方面我个人当然一直是太空迷和科幻迷,对于这种太空题材的影片比较感冒;另一方面,前几天刚刚在家里重温了3D版本的IMAX太空记录片《哈勃望远镜》,因此很渴望能够在影院的大银幕上感受一下太空的深邃无垠(似乎这种场景就应该是在影院里看);另外诸如我从《生死时速》开始就挺喜欢“傻大姐”桑德拉布洛克,从《ER》开始喜欢乔治克鲁尼,所以种种因素叠加起来最后还是去看了这部目前评价略有争议的片子——恩,虽然没有搞到IMAX,但选择了3D影院比较靠前的位置感觉也还行吧。
http://x.limgs.cn/f2/c1/up201305/f35390aaa0b86eae0bf88d80b992b78a.jpg
网络上对于《地心引力》的评价总体还是不错的,包括很多影评人在内都觉得这部片子包括女主角颇有奥斯卡相,甚至已经预测了从导演到女主角到各类技术大奖都将花落《地心引力》,这个我觉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但至少获得各类提名应该不难;也有朋友说看了这部片子觉得很压抑,太空效果又不如《哈勃》好,加上还有一些技术/剧情上的硬伤,所以认为说它好只是人云亦云,实际根本不怎么样等等,这个我觉得则有些苛刻:它总体来说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只是不一定对所有人口味。
由于导演卡隆是玩长镜头的高手(从<人类之子>知道这个家伙这方面的天才的),所以开场那段乔治克鲁尼在太空中绕着哈勃和航天飞机漫步,从而镜头跟着他交代出整个太空大背景的长镜头的确玩得很炫很“卡隆”,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长镜头”实际也是靠后期技术才拼接起来的,但这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和从众透露出来的宏伟气势的确还是一下子把我震慑到了。有朋友说这部片子的3D难度由于地球场景很远,所以不如阿凡达或者少年派,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它已经很成功的把“悬浮”在太空——上下左右无限空旷毫无着力点的感觉营造出来了,那种巨大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得我在开场的那一瞬甚至觉得有些脚底悬空,脑袋晕眩,不禁紧紧的握住影院座椅把手并暗暗的在地板上用力踩了几脚。
从表演来看,桑达拉布洛克大姐的演出还是蛮到位的,我不同意有些网友说表演太过表面化情绪化的说法。 个人感觉或许未必能再为她添一座小金人,但一部几乎她一个人撑起来的片子能够让大部分观众和她一起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整体认同她所塑造的这个坚强卓绝的女宇航员形象,这已经是很成功了。乔治克鲁尼老兄的戏份虽然并不多,但每次出现都对剧情推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加上老戏骨本身对这种角色驾轻就熟,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此后的剧情发展和视觉效果,和我根据预告片和部分影评得到的预计一样好,既没有什么失望但也的确没有达到惊喜的地步。导演曾经介绍说,他希望在表现碎片雨袭击空间站时,给观众的感觉是身处“交响乐的中心”,威胁劈头盖脸的袭来让你无处躲藏只有祈祷上帝能放过你一马(额,确切的说是放过女主角三马),这种让观众身临其境与女主角同处在风暴中心的体验的确也到位了,加之3D效果的协助,看到此处时我真的会觉得心跳加速手脚出汗,只求女主角能动作再快一点,运气再好一些。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画面中虽然细节非常丰富,但我脑子只有那些脆弱的太空站被不断撕裂,碎片在空中毫无规律的四处横飞,女主角在听天由命的躲避和挣扎的整体印象,细节却想不起多少。看起来,等这部片子的3D蓝光BD推出后还得认真重新推敲一下。另外,我至今还不太清楚这部片子中的这些太空失重效果究竟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就算去重看了《盗梦空间》的类似拍摄花絮也依然觉得《地心引力》的特效实在太过牛X,难怪这个片子会因为后期太复杂而推迟了一年上映。期待不久以后能够看到有关它特效制作的详细解说文章/视频。
网络上对于《地心引力》的评价总体还是不错的,包括很多影评人在内都觉得这部片子包括女主角颇有奥斯卡相,甚至已经预测了从导演到女主角到各类技术大奖都将花落《地心引力》,这个我觉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但至少获得各类提名应该不难;也有朋友说看了这部片子觉得很压抑,太空效果又不如《哈勃》好,加上还有一些技术/剧情上的硬伤,所以认为说它好只是人云亦云,实际根本不怎么样等等,这个我觉得则有些苛刻:它总体来说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只是不一定对所有人口味。
由于导演卡隆是玩长镜头的高手(从<人类之子>知道这个家伙这方面的天才的),所以开场那段乔治克鲁尼在太空中绕着哈勃和航天飞机漫步,从而镜头跟着他交代出整个太空大背景的长镜头的确玩得很炫很“卡隆”,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长镜头”实际也是靠后期技术才拼接起来的,但这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和从众透露出来的宏伟气势的确还是一下子把我震慑到了。有朋友说这部片子的3D难度由于地球场景很远,所以不如阿凡达或者少年派,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它已经很成功的把“悬浮”在太空——上下左右无限空旷毫无着力点的感觉营造出来了,那种巨大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得我在开场的那一瞬甚至觉得有些脚底悬空,脑袋晕眩,不禁紧紧的握住影院座椅把手并暗暗的在地板上用力踩了几脚。
从表演来看,桑达拉布洛克大姐的演出还是蛮到位的,我不同意有些网友说表演太过表面化情绪化的说法。 个人感觉或许未必能再为她添一座小金人,但一部几乎她一个人撑起来的片子能够让大部分观众和她一起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整体认同她所塑造的这个坚强卓绝的女宇航员形象,这已经是很成功了。乔治克鲁尼老兄的戏份虽然并不多,但每次出现都对剧情推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加上老戏骨本身对这种角色驾轻就熟,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此后的剧情发展和视觉效果,和我根据预告片和部分影评得到的预计一样好,既没有什么失望但也的确没有达到惊喜的地步。导演曾经介绍说,他希望在表现碎片雨袭击空间站时,给观众的感觉是身处“交响乐的中心”,威胁劈头盖脸的袭来让你无处躲藏只有祈祷上帝能放过你一马(额,确切的说是放过女主角三马),这种让观众身临其境与女主角同处在风暴中心的体验的确也到位了,加之3D效果的协助,看到此处时我真的会觉得心跳加速手脚出汗,只求女主角能动作再快一点,运气再好一些。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画面中虽然细节非常丰富,但我脑子只有那些脆弱的太空站被不断撕裂,碎片在空中毫无规律的四处横飞,女主角在听天由命的躲避和挣扎的整体印象,细节却想不起多少。看起来,等这部片子的3D蓝光BD推出后还得认真重新推敲一下。另外,我至今还不太清楚这部片子中的这些太空失重效果究竟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就算去重看了《盗梦空间》的类似拍摄花絮也依然觉得《地心引力》的特效实在太过牛X,难怪这个片子会因为后期太复杂而推迟了一年上映。期待不久以后能够看到有关它特效制作的详细解说文章/视频。
http://pic.astron.ac/forum/201310/08/225859a0cwzdqd37d2ftdy.jpg
当然,作为太空迷我也禁不住会对影片中的一些细节设定提出质疑。比如女主角在空间站内从笨重的宇航服里脱出,那仅仅身着背心热裤的女性躯体轮廓在逆光下线条如此柔美性感,美到不可方物,但据我所知真正的宇航服里绝对不会只穿这么一点;比如也有网友提出,哈勃、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的轨道是否如此接近,到底能不能这么顺利的靠目视找到目标并准确飞抵对方;还有中国的神舟飞船里怎么可能只有中文而没有英文,进入大气层后着落居然没有地勤搜救人员等候等等...好吧,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的确存在,但其实对电影故事本身并不算太大的硬伤,可能有一些方法能够自圆其说。就算是有一点小BUG也不影响这部太空自救大片的完整性。
影片的名字是《地心引力》,但实际整部片子几乎完全都是在展现失重情况下的人与事,唯有最后女主角成功依靠我们神舟飞船回到地球,从水中慢慢爬上岸边,身心俱疲的躺倒在泥地上时,地心引力才真正的表现出它的价值。对于女主角而言,这种重新获得重力的体验是如此美好,她的人生也似乎从这一刻重启,而对影院里的观众而言这大概也提醒着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被完全忽视的美好,唯有你失去时才会明白它有多么可贵。
最后,整部片子只有90分钟长,相对于其他两个小时以上美国大片而言似乎有些短。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节奏很紧凑,长度也是恰到好处,内容丰满既不会让人觉得冗长也不会认为太过仓促。虽然网络上的风评两极化倾向比较严重,但我还是给这部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科幻片”一个高分。这部片子是值得花钱去影院观赏的,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再去找个IMAX影院复习一下。
当然,作为太空迷我也禁不住会对影片中的一些细节设定提出质疑。比如女主角在空间站内从笨重的宇航服里脱出,那仅仅身着背心热裤的女性躯体轮廓在逆光下线条如此柔美性感,美到不可方物,但据我所知真正的宇航服里绝对不会只穿这么一点;比如也有网友提出,哈勃、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的轨道是否如此接近,到底能不能这么顺利的靠目视找到目标并准确飞抵对方;还有中国的神舟飞船里怎么可能只有中文而没有英文,进入大气层后着落居然没有地勤搜救人员等候等等...好吧,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的确存在,但其实对电影故事本身并不算太大的硬伤,可能有一些方法能够自圆其说。就算是有一点小BUG也不影响这部太空自救大片的完整性。
影片的名字是《地心引力》,但实际整部片子几乎完全都是在展现失重情况下的人与事,唯有最后女主角成功依靠我们神舟飞船回到地球,从水中慢慢爬上岸边,身心俱疲的躺倒在泥地上时,地心引力才真正的表现出它的价值。对于女主角而言,这种重新获得重力的体验是如此美好,她的人生也似乎从这一刻重启,而对影院里的观众而言这大概也提醒着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被完全忽视的美好,唯有你失去时才会明白它有多么可贵。
最后,整部片子只有90分钟长,相对于其他两个小时以上美国大片而言似乎有些短。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节奏很紧凑,长度也是恰到好处,内容丰满既不会让人觉得冗长也不会认为太过仓促。虽然网络上的风评两极化倾向比较严重,但我还是给这部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科幻片”一个高分。这部片子是值得花钱去影院观赏的,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再去找个IMAX影院复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