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这个星期尼康的巡讲是在扬州市,于是在这个城市刚刚确认隋炀帝墓地所在的时候,我在iPad里一边重新翻看着《鹿鼎记》一边就来到了这里一个靠近长途客运站的酒店里。
前面看到我关注的微博账号@GeekPark 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做《科技媒体从业者装13症状》,里面谈到一些同行在工作习惯上的一些特色。这篇文章的地址是: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92715
。坦率的说,我不能同意文章里所说这些都是装B,但也的确有一些我所知的同行是靠其中某些东西来显示自己的专业和高大上。
前面看到我关注的微博账号@GeekPark 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做《科技媒体从业者装13症状》,里面谈到一些同行在工作习惯上的一些特色。这篇文章的地址是: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92715
http://geekpark-img.qiniudn.com/uploads/reading/cover/lrzreMvSh2ypFaujDVmEA5WyPvCEnk7E.png
有关是否装360安全卫士这个事情。我首先承认,在换用Mac前我一直是使用这个软件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我家里的AIO和领导用的笔记本或者老爸老妈的台式机也都有360安全卫士。这个东西的优点在于方便省心,我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所以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搞定防病毒防恶意防钓鱼,所以有个360的确比较省事。平时打个补丁,升级升级软件什么的也很方便。不过令人讨厌的是这个软件的确随着其功能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多管闲事。比如我并不反感你统计一下开机速度,但每次还跟着要出点资讯什么的在后面就是多事了;比如我觉得你更新软件是挺不错的,但每次还要推荐那么多我根本用不着的软件就没有意思了。我原本只想要一个简单的防火墙,但现在感觉是请了一个话唠的贴身管家,而且还长得不漂亮工资开销还挺大,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有些烦人啊;
有关用Gmail而鄙视QQ邮箱这种事情,或者用MSN而不用QQ这些事情实际是很难出现的。IT媒体人每天必须要和大量读者、客户、公关公司打交道,所以什么东西联络最快,什么东西收发邮件最好用就用什么。公司是有不少同事用Gmail,不过由于稳定性问题,整体应用其实并不多——要是关键邮件收不到或者收不下来那太要命了。我以前用MSN而少用QQ,但是奈何MSN不争气而暂时也找不到比QQ传输文件更快、拉群沟通事情更快的软件,所以我现在正在不断的整理我那个老的QQ号上的联系人准备重出江湖;
日程管理?的确行业里有很多好的高大上软件,但在我们这里做法还是比较原始和直接:有的同事是直接在启动项里加一个TXT文档,每次开机自动弹出工作日程列表;更多的人是在Outlook日历里建立日程事项,而且这玩意还可以相互发送某件事情的日程给别人,比如老板召集会议,同事提醒我某项目的时间表等等。我原本担心在换用到Mac OSX后还得再去找Mac版本的Outlook,结果发现苹果自己的日历程序也完全支持exchange服务器,所以和同事们的PC日历完全无缝连接。唯一痛苦的是就是那么多日程安排堆在日历上真让人觉得心惊胆战,即使不开电脑我的iPad和iPhone也会每天6点、9点开始依次向外蹦各种日程提醒;
有关微博和博客我想不用多说,但我现在真的去申请了一个微信的公众平台账号。没有办法,必须在各个平台上满足读者们的需求,只不过我对这个还不太会玩。看来有机会要向我们北京整机团队的“本客”账号以及好友@ET滕小飞 去取取经,他们在这上面都玩得非常不错。那有没有想过在脸谱或者Twitter上开一个账号?额 ,先占个坑大概可以,但在我们的读者还不能自由登陆这些网站时,我觉得好像还不急于每天都挂在那边;
浏览器在我们公司同时会有很多种版本一起运行着:比如说技术部门同事通常是Chrome,也有不少同事用的是FireFox。传统的IE不管什么版本,用的其实并不多,PC端上其实有大量多核心的国产浏览器在运行着。我个人是个很坚定的Maxthon爱好者,即使在换了MBA,身边有Safari这样的浏览器后依然坚持使用Mac版本的Maxthon傲游(iOS端同样如此)。这其实是一个习惯问题:早年使用傲游是为了它的多标签窗口,后来是为了在线同步收藏夹,此后喜欢傲游的原因是鼠标手势,但等到今天大家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时,留下来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已经习惯。只可惜的是,相比PC端的Maxthon,它们在Mac上的更新虽然也不少但整体功能依然有较大的差距——话说,Mac端到底有哪个浏览器能够实现网页资源嗅探功能?
GeekPark的那篇文章最后分析,有些人的装B行为是因为崇洋媚外,但更多的是看重一些海外软件中体现的文化,而很多国产软件即使进步很大也脱离不了一种山寨的味道。不过我大概属于那种还是习惯“省事儿”的用户,对我来说一些更接地气,更符合国内网络实际情况和国内用户需求的国产软件更适合我。不知道我的博客读者是怎样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软件使用和工作习惯上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的东西呢?
有关是否装360安全卫士这个事情。我首先承认,在换用Mac前我一直是使用这个软件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我家里的AIO和领导用的笔记本或者老爸老妈的台式机也都有360安全卫士。这个东西的优点在于方便省心,我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所以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搞定防病毒防恶意防钓鱼,所以有个360的确比较省事。平时打个补丁,升级升级软件什么的也很方便。不过令人讨厌的是这个软件的确随着其功能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多管闲事。比如我并不反感你统计一下开机速度,但每次还跟着要出点资讯什么的在后面就是多事了;比如我觉得你更新软件是挺不错的,但每次还要推荐那么多我根本用不着的软件就没有意思了。我原本只想要一个简单的防火墙,但现在感觉是请了一个话唠的贴身管家,而且还长得不漂亮工资开销还挺大,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有些烦人啊;
有关用Gmail而鄙视QQ邮箱这种事情,或者用MSN而不用QQ这些事情实际是很难出现的。IT媒体人每天必须要和大量读者、客户、公关公司打交道,所以什么东西联络最快,什么东西收发邮件最好用就用什么。公司是有不少同事用Gmail,不过由于稳定性问题,整体应用其实并不多——要是关键邮件收不到或者收不下来那太要命了。我以前用MSN而少用QQ,但是奈何MSN不争气而暂时也找不到比QQ传输文件更快、拉群沟通事情更快的软件,所以我现在正在不断的整理我那个老的QQ号上的联系人准备重出江湖;
日程管理?的确行业里有很多好的高大上软件,但在我们这里做法还是比较原始和直接:有的同事是直接在启动项里加一个TXT文档,每次开机自动弹出工作日程列表;更多的人是在Outlook日历里建立日程事项,而且这玩意还可以相互发送某件事情的日程给别人,比如老板召集会议,同事提醒我某项目的时间表等等。我原本担心在换用到Mac OSX后还得再去找Mac版本的Outlook,结果发现苹果自己的日历程序也完全支持exchange服务器,所以和同事们的PC日历完全无缝连接。唯一痛苦的是就是那么多日程安排堆在日历上真让人觉得心惊胆战,即使不开电脑我的iPad和iPhone也会每天6点、9点开始依次向外蹦各种日程提醒;
有关微博和博客我想不用多说,但我现在真的去申请了一个微信的公众平台账号。没有办法,必须在各个平台上满足读者们的需求,只不过我对这个还不太会玩。看来有机会要向我们北京整机团队的“本客”账号以及好友@ET滕小飞 去取取经,他们在这上面都玩得非常不错。那有没有想过在脸谱或者Twitter上开一个账号?额 ,先占个坑大概可以,但在我们的读者还不能自由登陆这些网站时,我觉得好像还不急于每天都挂在那边;
浏览器在我们公司同时会有很多种版本一起运行着:比如说技术部门同事通常是Chrome,也有不少同事用的是FireFox。传统的IE不管什么版本,用的其实并不多,PC端上其实有大量多核心的国产浏览器在运行着。我个人是个很坚定的Maxthon爱好者,即使在换了MBA,身边有Safari这样的浏览器后依然坚持使用Mac版本的Maxthon傲游(iOS端同样如此)。这其实是一个习惯问题:早年使用傲游是为了它的多标签窗口,后来是为了在线同步收藏夹,此后喜欢傲游的原因是鼠标手势,但等到今天大家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时,留下来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已经习惯。只可惜的是,相比PC端的Maxthon,它们在Mac上的更新虽然也不少但整体功能依然有较大的差距——话说,Mac端到底有哪个浏览器能够实现网页资源嗅探功能?
GeekPark的那篇文章最后分析,有些人的装B行为是因为崇洋媚外,但更多的是看重一些海外软件中体现的文化,而很多国产软件即使进步很大也脱离不了一种山寨的味道。不过我大概属于那种还是习惯“省事儿”的用户,对我来说一些更接地气,更符合国内网络实际情况和国内用户需求的国产软件更适合我。不知道我的博客读者是怎样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软件使用和工作习惯上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的东西呢?
前一篇:给新蛋周年庆专栏回复的网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