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2009年度回顾
标签:
手机松下dc奥林巴斯gf日本杂谈 |
松下才是M4/3系统的真正推动者。
松下之前是跟着奥林巴斯混4/3的。遥想奥巴当年,E-1发布了,数码设计,可换镜头,转眼间,4/3风光无限。松下在奥林巴斯E系统发布挺长时间后才动手做自己的DSLR机身和镜头体系,估计是想借着奥林巴斯的东风赚赚镜头钱。不想短短几年间,CCD/CMOS产业线发展速度惊人,传统APS-C甚至全画幅DSLR的价格一再下降,画质(像素数和高感光度性能)一路提升。此时回头再看,4/3系统受到感光元件面积的天生限制,在像素和高感性能方面都已经遇到了瓶颈,原本看起来很光明的前景突然变得黯淡模糊起来。
http://www.mix.sh.cn/MIXdkhimages/800px-Panasonic_logo_svg.png
在这个时候,松下明白继续跟着奥林巴斯混4/3搞单反机身和镜头有些不太明智了,回头看看自己擅长的到底是什么呢?这种家电起家的企业当然更擅长时尚设计与电子电路开发啦!干嘛一定要咬牙在传统光学单反结构上一条路走到黑呢?再看,人家全画幅DSLR的画质已经做到那种地步了,入门DSLR也已经便宜小巧到这种境界了,再去和C,N,S正面比拼DSLR真的没有什么出路了。你看看我LX2/LX3这种高端小机器不是卖的很不错么?用户不就是因为它们够小巧画质也还过得去么?要是我们能开发一种体型不大,画质和4/3一样水平的机器。。。
so,扬长避短,我们开发一个新的,比4/3更数字化更革命的新系统出来吧。于是,松下开始用心潜修M4/3,然后再对老搭档奥林巴斯说大哥你也做两手准备吧。别心疼你那些4/3镜头群了,该放的就放一放,其实你那样也挺好,要是跟着小弟我混不出头,你还可以回去继续卖4/3啊。。。
松下在2008暑期发布了它们的第一款4/3机叫做G1,后来在海外还发布了它的视频后续版本GH1。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两款打着M4/3旗号但沿用传统单反机身的机型试验味道很浓。虽然松下并没有能在这两款机型上实现“小型化”的设计,但至少已经证明M4/3系统的EVF取景画质、反差对焦速度以及最终画质都能够让消费者满意,这也为之后它们推出自己的第一款卡片式M4/3机型GF1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在说到松下GF1之前,我还需要谈一下松下的消费DC产品线。对比奥林巴斯在消费DC领域的平庸,松下消费DC的整体表现要好一些——但也是有限的。
这并不是说松下消费DC本身有什么问题,相反的,我还特别喜欢松下消费DC。在我印象中,松下的消费DC可以用“厚道”两字来形容。是松下率先在消费DC中普及了大家喜闻乐见的28mm广角镜头,而当其他厂商都跟进28mm时它们又把记录提升到25mm;是松下率先在全线产品中加入了O.I.S光学防震系统,即使是最廉价的使用AA电池的入门机型也有这个功能;另外,是松下开发出了LX3这种大卖2年依然凭借出众指标和实际画质表现实现“身价不跌”神话的经典机型。。。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1/05/14/5.jpg
松下在今年的几款消费DC中,比较让人关注的有长焦的FZ38,不过现在这类机型已经开始式微;还有主打时尚外观和高速响应的FP8,这款机器样子很漂亮,性能也很实在,我自己是满喜欢这类机器的。另外,松下今年还发布了LX3的最新2.1版本固件,较大的幅度的为这款经典机型加入不少新特性,使得这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再次得到延长——甚至有能力与竞争对手在今年发布的新机一较短长。
事实上,松下的消费DC在日本本土是与佳能、卡西欧作为销量第一集团笑傲江湖的。但是,由于在国内市场一直没有做太大的广告投入,导致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索尼而无视松下。所以,松下消费DC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虽然要比奥林巴斯看起来活泼一点,但除了LX3一款外并没有多少真正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或者让松下赢得巨大市场收益的产品。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虽然赚的不如索尼多,但松下中国的影像部门2009年应该还是盈利的。
现在,当奥林巴斯的E-P1已经发布快一个季度的时候,松下的对应机型,同样采用卡片造型的“女友1号”——GF1正式登场了。
有关GF1性能的问题,相信读者已经看过我们的相关评测。整体来说,松下的这款产品虽然在高感光度画质上比奥林巴斯E-P2稍微逊色一点,但它也拥有诸如内置闪光灯,AF速度更快之类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这款产品(带有20mm
F1.7饼干镜头套装)在日本市场初上市时的售价要超过6千元人民币,但很快就下跌,如今已经低于人民币五千元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林巴斯E-P1带17mm
F2.8套装在日本本土的定价依然超过6200元人民币(日本水货价格,国内行货不是这个定价)。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8/79//pic_lib/wm/MM19.jpg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发现松下GF1虽然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性价比却是目前M4/3新品中最为出色的一款产品。尤其是套装中携带的那枚20mm F1.7镜头,整体性能把奥林巴斯的那枚17mm F2.8饼干远远的抛在脑后——这也导致松下GF1带这枚饼干头的套装非常好卖,甚至出现了奥林巴斯用户去日本买回松下套装后留下这枚20mm F1.7,再把GF1机身出掉,组成“奥林巴斯机身+松下镜头组合”的极端情况!
不光如此,由于松下在M4/3系统上的启动时间要比奥林巴斯更早一点,因此打着LUMIX标记的M4/3镜头体系也比奥林巴斯更加完整一些。至少目前奥利巴斯M4/3用户想要使用M4/3规格的超广角镜头或者一头走天下镜头的话,只能去配松下镜头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29/47/hotpic/432947_3.jpg
目前我还不清楚松下会怎么走下一步,按理来说他们应该会推出“女友二号”,但是该产品应该有什么改进呢?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份所谓的“松下专利书”,上面是一款传统4/3规格的DSLR设计,但据说机背上出现了一个防震开关——难道松下也开始使用机身防震了?我们不清楚O.I.S镜头与松下自己的防震机身是否会有冲突,但如果真的也能有机身防震功能出现,想来会极大的加强松下M4/3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奥林巴斯和松下这两家企业2009年在消费DC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一般(指中国国内),但在M4/3领域却获得相当的成功:奥林巴斯靠高价高品质获得了高利润,而松下令人惊异的展现出了它们的镜头实力并依靠性价比打开了市场。
至于4/3系统... ...松下现在是绝口不提这几个字,而奥林巴斯一方面信誓旦旦的说绝对不会放弃4/3系统,一方面E-3停产后的后续机型(E-5?)却始终遥遥无期。至少明年上半年肯定是没戏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