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的2009年度回顾
 (2009-12-16 22:02:51)
	
			
					(2009-12-16 22:02:51)		| 标签: 手机奥林巴斯dc松下e-3日本杂谈 | 
以下文字是我为本站DC频道《数码影像行业2009年度回顾》一文所撰写的。这篇年度回顾文章将由本站数码影像部门总监胡斌主笔,多位编辑协助共同完成。我个人将负责其中对于奥林巴斯、松下两家企业的点评工作。因此先把这部分内容发到自己博客上。今天是奥林巴斯,明天将是松下。
————————
之所以要将奥林巴斯与松下两个厂商放在一起写年度总结,是因为这两家企业在2009年实在走的太近,近到无论是用户还是媒体都开始把他们联系起来看待的地步。但凡谈到奥林巴斯的地方必定要说到松下,但凡松下产品出现的地方也肯定会少不了奥林巴斯的内容。之所以这两家企业会到今天这样“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地步,关键点还是因为它们都是4/3系统的成员企业,同时又一起联合开发了M4/3系统。由于这种系统在目前的数码影像行业中属于比较特立独行的一类,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们单独拉出来说一说。
先来说奥林巴斯。
http://www.ismar07.org/olympus_logo
奥林巴斯这个企业做M4/3系统其实是被松下拖下水的。因为对它而言,前几年已经在4/3系统中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实际并不太希望重新开一个新的系统或者说开辟第二战场的。只不过眼看着松下似乎有铁了心的扔掉4/3,专心做M4/3的架势,所以奥林巴斯不得不也跟在后面开发相应的产品。不过,我总觉得奥林巴斯的M4/3战略是相对被动和不太情愿的。
对奥林巴斯来说,2009本来有一个不错的开局。首先是E-30在2008年末的发布使得用户强烈的“需要一款比E-3低端一些的中级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由于很高调的带上了艺术滤镜功能,因此E-30尽管比我们预想的出现的晚了一点,但大家对它的整体评价还算不错,只是觉得价格还是高了一点点。
于是,可能是4/3系统上有史以来最为成功,好评率最高的一款机型出现了,那就是奥林巴斯E-620。我记得我们数码相机频道是用“惊喜”和“横空出世”来形容这款机型的。由于整合了绝大多数E-3和E-30的优点,同时又依靠合理的性能优化而大幅度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再加上奥林巴斯中国公司为这款产品制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行货低价,因此该产品一出即得到了市场的热捧。即使是面对C,N,S的咄咄态势,至少在2009上半年E-620还是为奥林巴斯和4/3系统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但是,我曾经在E-620发布后写过一篇题为《E-620是很好,但我已无爱》的博客并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原因是我觉得E-620发布的时机已经过晚,整个4/3系统在面对强大的全画幅系统以及日益改善的APS-C系统时已经显得后继乏力,前途迷茫。而此时松下试探性推出的M4/3新机G1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成功,而奥林巴斯也马上要发布它们的首款M4/3产品,因此我的关注力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新系统身上。E-620虽然出色(直到今天还是想入4/3系统人群的不二之选),但整个4/3系统的颓势依然给它投下了一道阴影。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38/12/32/hotpic/381232_3.jpg
与此同时,奥林巴斯在消费机型上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尽管从整个系统上来看,奥林巴斯的产品线从长焦到广角,从类单反到卡片机一应俱全。但是,我们觉得奥林巴斯的消费DC产品已经失去了当年C-2100UZ直到C-8080Z时代的那种舍我其谁,特立独行的气质。产品或许从某些角度上来看也不算太弱,但对比行业内的那些尖子产品又显得泯然众人矣。如果说卡西欧、三星和索尼的消费DC走的是时尚,富士走的是SuperCCD技术,松下走的是大光圈和O.I.S,佳能尼康走的是稳健的画质派道路,那么奥林巴斯的消费DC能给人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除了小众的Tough三防系列还算有点味道外,其他系列的答案都是空白。
然后2009对于奥林巴斯来说,毕竟还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一年。尽管在4/3系统与消费DC方面都逐渐趋于平淡,尽管走上M4/3的道路可能有各方各面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奥林巴斯的首款M4/3产品E-P1的出现还是彰显了这家有九十年历史的光学老厂的丰富文化底蕴与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0/29/64/DSC_8853.JPG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E-P1都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尽管它必须通过外置取景器和外置闪光灯来解决某些场合的拍摄,但是其出色的外观设计,优秀的成像质量,扎实的制造工艺,精准的产品定位都使得这款定价不菲的产品赢得从TIPA大奖到媒体好评到消费者热购导致断货的大好局面。这款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奥林巴斯敏锐的察觉到中级用户对于一款“拥有出色画质但同时体型相对小巧且价格低于徕卡”的需求。所以E-P1并不是一款像松下G1那样的类单反造型产品,而直接冲着“卡片机”外观而去——这才是我们所以特别关注和想要的机型!
在E-P1推出之时,市场上同样采用大型感光元件但机身还保持卡片造型的产品唯有适马公司的DP系列,但不可换镜头设计的DP系列遇到拥有可换镜头优势的M4/3产品总显得有些令人遗憾——尽管当时奥林巴斯自己也仅有区区两款M4/3镜头而已。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21/28/hotpic/432128_3.jpg
在E-P1推出仅仅三个月后,奥林巴斯又一次发布了E-P2,这种超高的更新频率在行业内是极其罕见的,过去似乎只有索尼紧跟着a200后发布a300/350可以比拟。有很多消费者无法适应奥林巴斯的这种更新节奏,但我只能提醒大家实际上E-P1和E-P2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产品,他们最大的区别不过就是多了一个外置的电子取景器而已。就在我撰写本文的今天,我们DC频道刚刚收到了来自奥林巴斯公关公司的新闻稿《感受卓越画质 奥林巴斯E-P2正式上市》,而这款产品的价格由于高性能EVF取景器的搭卖,国内定价超过了8000元人民币,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高价机型。
奥林巴斯E-P1/E-P2很好,奥林巴斯E-P1/E-P2也很贵。由于采用了最新的liveMOS技术与处理引擎,两款产品的画质达到了4/3和M4/3系统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准。同时,这两款产品也打消了我们“用一个和当年PEN相机同样平易近人的价格,购买到一台高画质便携机”的念头。是的,是比徕卡要便宜很多,但同样的价钱我们已经足够买一套半甚至两套入门级DSLR套装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48/01/hotpic/434801_3.jpg
那么,奥林巴斯的高价策略是否取得了成效呢?这次的答案是肯定的。
奥林巴斯相机部门在经历了去年的亏损后,今年重新扭亏为盈获得了较大的盈利,而实现这种转变的最大功臣就是因为E-P1的热卖。尽管奥林巴斯的几家工厂满负荷运作,但E-P1的产能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别说在国内,即使是在日本本土,奥林巴斯E-P1也经常性的出现断货脱销的状况。而这款机型居然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DSLR市场上杀入销售排行TOP 5,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奥林巴斯相机部门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
尽管依然没有能够为消费DC和4/3找到一条破局之路,但至少现在奥林巴斯是不会太care这种问题了。不管之前是不是不情愿,但显然目前奥林巴斯从M4/3身上尝到了很大的甜头。按照奥林巴斯的计划表,明年初它们将会如期发布两款新的M4/3镜头以及一台据说定位相对较低,价格会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M4/3新机身来巩固目前的盈利局面。但之后,奥林巴斯居然还会依然走较高定位和较高定价的策略以求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但是,我想提醒奥林巴斯的是,仅仅只有一条产品线表现出色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消费DC通常才最大的利润来源,而奥林巴斯在消费DC方面的表现只能用平庸来形容;另一方面,即使目前奥林巴斯在M4/3领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来自竞争对手们的威胁依然不容轻视。这种威胁即来自传统入门DSLR以及三星NX,理光GXR以及传说中的索尼RX1这种小型APS-C机型,同时也来自M4/3阵营的“亲密伙伴”——松下。要知道是谁“缓解”了E-P1的供货问题?要知道是谁的销售势头追上了E-P1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那就是松下的首款卡片式M4/3机型——“女友一号”GF1。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来聊聊松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