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工作室研修感言精选
(2022-06-12 15:15:10)
标签:
教育教育案例写作 |
分类: 工作室系列 |
————精选感言
听完耿老对我这篇文章的评价。特别中肯。他说的句句在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从文章中看出来我的主观情绪特别重,我蛮开心的,能从文章中读出我的情绪,感觉终于有人理解我的委屈了。现在沉淀了一段时间来看,这篇文章,必须要的是客观的描述。我们这本书的所有案例需要客观描述,因为我们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真实的情况。会引发读者共鸣,同时,提出的策略要能够给到读者帮助,我想这也是怀玉老师为什么写突发事件的应对。其次,有一个重点,我还需要把握住,这个家长不能代表群体,这只能是个案问题。因此它究竟属于哪一类,有待进一步考量。最后,关于耿老提出了一个转换人称的方式,让我去试试,这是我之前没听过的一种方法。谢谢耿老的指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话用在这里可能不是最恰当的,但是耿老的点评,给我们最真实的启发。
光明小学曾旭红老师:
今天,广东省王怀玉名班主任工作室特邀《班主任》杂志特聘研究员耿申教授就工作室教育案例写作专题研讨。我慕名而来,满载而归,满满收获现整理如下:
耿教授先结合工作室书稿内容,就“生生冲突、师生冲突、家校冲突、偶发事件”的案例撰写逐个提出修改建议,再针对案例中的情境,总结归纳各类情境产生冲突和矛盾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技巧、策略。如在“师生冲突”中,耿教授分析道:老师方的问题多为“偏爱、独裁、不公”,但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而公平是学生看教师的标准;在分析师生关系方面的问题时,应抓住“偏爱、民主(独裁)、公正、平等、倾听”等关键词来展开案例分析。这就为我撰写师生类冲突案例指明了写作的方向与重点。
接着,耿教授分析了各类冲突事件的技术框架,如“家校冲突”班主任的应对框架为:先认可家长因自私、保护孩子而提出的“无理”要求的合理性,接着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家长从保护一个孩子的共同目标,到保护全班孩子的共同目标上来。因此,在一线工作中,班主任们要重塑工作观念“家长第一,学生第二”,对家长始终保持最高等级的热情,就可以避免产生“校闹家长”。与此同时,更要建立、完善家委会制度化机制,深度开发家委会协同教育功能,在班级中传递正能量。
听到这里,我特别有感触。一线班主任常常被家长各种无理的要求搅得心烦气躁,特别是在失去理智后,此类事件便常常上升为校闹,从而将老师们推到风口浪尖上,为自己增加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耿教授所说,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利益而提出的要求,在家长看来是无可厚非的;而老师在立足班级群体的共同利益下才会凸显家长要求的不合理。如果能如此换位思考,我们一线老师便能保持更加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处理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如何引导家长由关注自家孩子的个体发展到关注班级群体的共同利益,这个过程,正是体现我们教师教育机智的地方,也正是我们撰写此类案例的重点部分。
此外,耿教授还谆谆教导一线班主任,要升维思考,降维操作,以低姿态来解决冲突,如此以往,家校也吵不起来,师生的冲突也能迎刃而解。班主任在建设学生集体的同时,也要建设家长集体,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协助老师解决个别家校冲突问题,为班主任工作寻找同盟军。
一场讲座下来,我不仅学习了各类案例的撰写要求,也更加明确了修炼班主任工作境界的重要性,即以更加冷静、理智的心态,积累教育机智去应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类事件。且行且思,在实践中修炼,在研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