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直处于主题阅读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领导力和幸福感受力?培养学生一些基础性且重要的品性习惯,强化孩子的内在约束力和自我领导力,养成阳光、自信人格,是他们幸福成长的核心要素。如何具体阐述,恰切地理论表达在哪里?重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7个好习惯教出优秀学生》,得到了一些灵感。
在《7个好习惯教出优秀学生》一书中,史蒂芬.柯维的七个好习惯要求值得学习参考,他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七个习惯具体要求如下:
习惯一:积极主动。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积极主动。我能选择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情绪。我不会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而责备他人。我能控制自己的怒火。
习惯二:以终为始。我会提前计划和设定目标。我只做有意义和带来改变的事情。我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能够为学校的使命和未来贡献力量,我要力争成为一位好公民。
习惯三:要事第一。我会把时间花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说,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去做。我会设定先后顺序、编排时间表并按计划执行。我既有组织性,又有纪律性。
习惯四:双赢思维。我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也会权衡考虑他人的需要,我会主动照顾他人的情感需求,当发生冲突时,我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习惯五:知彼解己。我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我会试着从他们的立场看待问题。在倾听他人的诉说时,我不会打断他们。我有信心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交谈时我会看着对方的眼睛。
习惯六:统合综效。我重视他人的优点,并时刻准备着向他们学习。我和别人相处融洽,不排除异己,一视同仁。我擅长团队合作。我会主动运用他人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相比单打独斗,团队协作更容易获得成功。我很谦虚。
习惯七:不断更新。我会关爱自己的身体,吃健康的食品,经常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我会花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呆在一起。不止是在学校,我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在多个场合学习。我会花时间去寻找有意义的方式帮助别人。
——摘自《7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41-42页
以上这些品性习惯内容对学生的品性养成很重要,尤其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全面认识自我和他人,与人相处、学会学习的能力。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再和学生总结、讨论和制定使用信息媒介的行为细则,用于自我检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