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作者用若干个小故事说明抱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诚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我们心理出现失衡面对苦难一时理不出头绪,甚至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细细想来,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书中提醒我们:“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就是自我改变。”“抱怨”犹如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
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们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们漫长的生命历程。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无论如何,始终记住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的走下去,勇敢的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工作、生活都是这样。
而我们还要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当我们在不停的抱怨的时候,我们不仅伤害了自己,使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关键是我们的言行还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人,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生活)。
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我知道抱怨给生活周围的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尽量克制自己少去抱怨。这样不是遇到问题时忍气吞声,不说。实际上如果只是简单的沉默对自己不满的情绪压抑起来就像一颗毒瘤,你并没有剔除,而是有意隐藏起来。唯一要做的是我们要设法化解,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同时用正面的表达方式选择时机和对方讨论,就事论事,不牵连其它,会好很多。
说点最近的。就是昨晚,我看到时钟快指向了12点。LG还没有回家。我知道他又与他的哥们一起畅饮侃大山了。担心醉酒驾车危险更怨恨他不知道把握时间这么晚还不知道回家。当拨通电话听到他开心地回应说:“LP,今天是周末,别管我这么紧嘛,哈。”我在这边忍不住笑了,
“没有呀,我是担心你是否已经在回家路上,酒后一人开车不放心啊。”“别担心,一会儿哥们送我回家,我的车根本就没开出来。”呵呵。原来这人出去就是有预谋的啊。这时电话那端传来另外一个声音:“嫂子,放心,我一会儿送陈哥回家,我没喝酒。你先休息吧。”“那谢谢你喽。”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先生醉意朦胧地回家了,看那样子聚的很开心。或许是我的温和电话的作用吧,回家嬉皮笑脸地说人家都说他有福气讨了个好老婆,回家晚了不用睡地板……我也笑了。
回想,大约是两个月前吧,同样的情形,当我把电话一拨通,大概我的语气有些不客气,他在那边也表示出不耐烦。我更来气,因此就赌气限他多少时间必须回家。嘿嘿,人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偏偏不在那时回来。我接连几条信息,结果人家烦了电话关机。当时,你虽然是生气,但其实更多的是担心。回家自然一场不开心。这就说明一个人的不良情绪会随时影响到另外一个人,事态就越来越糟糕。相反,假如遇事都换位想一想,尽量正面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抱怨和埋怨,情况就好很多。

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回到家因为一些小事抱怨工作、抱怨对方,折腾的家庭里“硝烟弥漫”,大家心情都不高兴。有时候,客观上的确是对方做的不妥当的事时,怎么办?抱怨埋怨也是不起作用的。事情发生了,要着眼后面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追溯为什么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说这些于事无补的话除了增添怨气以外,别的什么作用都不起。我们都有这样的情感经历。没有谁人是愿意被批评的。在遭到批评的时候,他第一反应一定是为自己辩解。这样就把两个人推到了对立面。矛盾在无形中升级。
生活中,我了解一些家庭主妇(人称怨妇),本来她满怀期待地在家期盼一家人和和美美一起共处。但是孩子先生一回家,他就不停抱怨不停挑剔不停唠叨,折腾的谁也在家呆不住。深层分析,实际上她是在引起家人的注意让家人知道这个家她的重要性。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久而久之,就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你说,你出口就是抱怨,就是埋怨,谁能够天天忍受啊。我常常说:“哪位同胞某天成了弃妇。只要对方的品质不坏的话,首先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们自己把LG从自己的身边推走了。”说得极端了点,但我就这么认为。
抱怨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注意力放在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上,谈论负面出错的事。其实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为什么人要抱怨?人们总是看到了生命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而事实是:如果你想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你一定看得到。关键在于:你把眼光放在哪里?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和朋友、家人聊天时,常常会说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里面有苦,也有乐。但我们队苦的感觉远远超出苦的感觉。我们通过抱怨,希望得到对方的安慰和同情,实际上谁也明白单单停留在口头的埋怨上任何事情都不能得到解决。设若换个角度想:我们所抱怨的苦真的就有那么苦吗?我们认为的眼前困难真的就那么不可逾越吗?“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交付给时间”。学会把眼光放远,你会发现即使再难的事都能够得到解决。
因此,停止抱怨的唯一路径就是改变心态。心态平和,看事物就会多一些辩证。假如我们已经在一个抱怨声中生活了很多年,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保持沉默,不去引起负面的情绪共振。假如我们的家人喜欢抱怨,改变他(她)是不可能的,从改变我们自己的态度做起,同时用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善意的提醒,否则听之任之,对方会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是对对方对彼此不负责任的表现。
婚姻需要经营。生活需要艺术的调剂。丹尼斯。卫特雷医师说:“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
让我们在我们生活中营造一个不抱怨的磁场,改变自己从改变语言方式开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生活的阳光就会把我们的心胸照亮。
如果您愿意,请打开《不抱怨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