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病未必成良医——与椎间盘突出症“病友”的谈话启示

(2009-08-11 11:23:55)
标签:

健康

家居

保健

椎间盘突出症

良医

北京

体育

生活

智慧

杂谈

分类: 健康美食

  大概真的是同病相怜吧,回老家听说一位过去的领导夫人的椎间盘突出病又犯了,得知她心情很烦闷,就主动邀请她到嫂子刚刚介绍给我的中医保健所来,一同推拿理疗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病症,借机开导开导她。

   我很能理解犯病时的苦楚以及希望一下子好起来的迫切。当我电话一打她就火急火燎地打的赶过来。从车上迎下她。她一把递上两年来的几次CT片给我看——2/3、3/4膨出,4/5节骨质增生。几次都差不多的诊断。原以为她比我病情重多了,实则是轻不少。我安慰她说“膨出是最轻微的症状,没大关系的,我其中3/4,4/5还突出呢。”她连忙说自己的右腿有时还很麻木,我表示同情与理解。我知道那是因为压迫到了神经末梢的缘故。说只要椎间盘消炎复位后症状就会减轻的,她将信将疑,询问我用了什么妙招或者灵丹妙药,如今看上去一点症状就没有。我示意进房间慢慢聊。实际上我也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药物和方式使我回复到目前这个健康状态的,而我最想和她分享的也正是这种看上去似乎是不治自愈的恢复方式。

   她躺到按摩床上,医生给她检查病状之前,她悄悄告诉我说不要先给医生看片及诊断结果,试试这位医生是否找得准她的痛点和病灶。我点点头,心想病治疗的久了,还真是有点经验了呢。医生慢慢触碰她的每一节脊椎,细细地询问她的感觉,她不太主动搭话,只说你看看吧。医生说出了诊断出的主要问题。她说差不多。等医生出去备药时,她悄悄告诉我医生没有找准痛点,说的不对。我让她把痛点指给我看,原来是在放射区。医生进来简单地言明自己的治疗方案时,提到了放射性疼痛原因以及必经的几个部位,她这才连连点头称是。一下子对医生有了高度的信任,就说一些诸如愿意长期在整理治疗,如果效果好还推荐一些同样病症的同事来一起治的话来。当然同时也委婉提到了为什么这里的房间床位并不太多什么的。我很难理解像她这样50上下的同性朋友。用她自己的话说大概进了更年期,脾气变得暴躁。事实上很多观点以及谈话方式也都有年龄和心态的印记的。

    陪她治疗的时间,听她谈及了这几年的治疗过程。她和我都是05年查出来椎间盘有问题的。这几年来,她出来没有间断治疗。去年来做了微创手术,却不见什么效果,每次一犯病就要去理疗至少一个月的样子。但是情况一直不理想,她讲的一些理疗经历(有地方用什么擀面杖擀整个脊背,一次推拿结束她痛的全身衣服都要湿透),我听着后背直发麻。她说她扎过太多次针灸就怕了,还不奏效。前两天准备到北京去治疗的呢。我问北京什么地方有什么法子。她说她在电视广告上看的,用的是一种艾灸棒熏蒸推拿,不疼。效果怪好,电视里之间起初去要人扶着走的,不几天就能够独立行走了………………听她这席话,我真的有点忍俊不禁。人说“病急乱投医”,没错儿。但是作为一名多年在市直学校里任职(图书馆)的教育工作者,怎么会对广告上的所谓效果表示出如此的信任呢?

    因为比我年长,又是领导家属,只好委婉说椎间盘这病就没有什么特效药。一旦病症消失了,还是要适度锻炼,锻炼腰肌力量,以达到保护脊椎的目的。她连连说千万不能锻炼,她有一个同事医生给她开的处方就是在床上静卧半年,叮嘱不能乱动的。呵呵,我也听说过这样的治疗方法。我当初想如果让我在床上躺半年那无疑判我的死刑了。人岂不是废了?我告诉她去年寒假自己犯病后CT显示我的腰椎问题很严重,两节膨出,另两节和骶骨处突出,且两侧椎中管狭窄,双侧神经根受压等等。当时自己也很害怕。就在网上查相关治疗方案,专程去听这方面的讲座,了解了椎间盘的结构以及病症原因之后,才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因此在消炎过后,就坚持做针对脊椎的瑜伽练习,每周四次,还时刻注意腰部保暖,经常泡脚,自己时不时按摩腰部,注意饮食,少吃寒凉性食物。她说自己的饮食很好啊,每天不仅三餐吃得好,经常喝骨头汤补钙,还补充牛奶酸奶,特别爱吃水果。这不,刚才来这里之前,自己还吃了一个大西瓜。啊?一个多大的西瓜啊?西瓜属于寒性水果,对于我们这个病是不能多吃暴食的。她说还这样啊,我以后多注意点。

   终于,理疗结束了,和她说了很多话,也了解到这些年她对疾病的原则就是生病就要住进医院,一病就要找医生。这里不行再到那里。病总是要交给医生来处理的。可是又总是处理不好。感觉到她还没有认识到身体是要靠自己负责的,其实疾病除了先天的外,大多都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病了要医治,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发病的原因、反省日常生活起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事实并非如此,能够成良医的,一定是那些善于思考,善于琢磨的人。

   生活需要智慧,而智慧也来源于生活。只有有心的人才会发现生活一方面拿走你一些,同时它会给你另外一些。关键看你是否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和善于吸收的心灵。否则,生命中所有的经历对你而言都没有积极的意义而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