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杨裴刘三家结伴自驾秋游华北+陕北追记(13)
标签:
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汉藏建筑艺术特殊艺术价值旅行见闻 |
布达拉·行宫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北南麓,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先后修建于1767年和1780年。因为仿造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8月29日,俺们杨裴刘3家人参观完避暑山庄之后,驱车来到这里游玩……。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可谓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避暑山庄附近的普陀宗乘之庙,人称:小布达拉宫,远看类似于西藏的布达拉宫,这里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修建。位于避暑山庄以北,而这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还有40多座各式各样的佛殿、白台和塔台,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小布达拉宫仿拉萨布达拉宫修建,“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该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中央是 “万法归一”殿。
据介绍,乾隆36年,为乾隆帝60寿辰和皇太后80寿辰之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要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从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这座大型寺院。当时边疆各民族大都尊崇藏传佛教。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中心。藏传佛教宣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所以就在承德建了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藏式建筑,多是平顶白墙。主体建筑大红台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映衬下,非常抢眼。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据说,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这里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乾隆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汉藏建筑艺术交融的典范,该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体现了当时多民族团结与和谐的精神。普陀宗乘之庙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在此可以远眺“棒槌山”。俺们到此溜达拍照,算作到此一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