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2025-05-22 08:36:44)
标签:

云冈石窟

规模恢弘

世界闻名

栩栩如生

旅行见闻

    云冈石窟游记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山西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大省。云冈石窟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大同城西约16公里处,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56日,俺们杨裴两家人结伴自驾山西来到这里……

云岗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其布局设计严谨统一,可谓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万余躯,窟中的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俺们两家人一走进景区,立马打内心里被云岗石窟众多的石刻而震撼。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而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乃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民族化的过程。其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这里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晚期石窟的布局和装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的文化遗产价值(据资料整理,以飨诸位):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可能是初唐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这里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北壁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

第十三窟,正中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

第十八窟,立像高达15米,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释迦高13.7米,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乃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宏伟的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以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或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明显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据导游介绍,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可谓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野心,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更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浓郁。既有印度、中西亚的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相貌特征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独一无二,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虽然跟随导游转了20窟中的大部分,然而依然有走马观花、游兴未尽之感觉……。呵呵!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时光*拾光2025:杨裴两家结伴自驾山西游追记(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