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2024:赣皖豫自驾游追记之八

标签:
安徽宏村神奇村落画里乡村徽派建筑旅行见闻 |
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黟县东北部,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有着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这里被誉为"画中的村庄"。4月20日俺们杨裴两家人结伴到此一游,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宏村,古称弘村,是古徽州历史遗存的一个神奇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南宋年间,宏村人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傍泉眼挖掘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导游告诉俺们: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也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5A级景区。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多达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主要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
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古风依旧,民风纯朴。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山、水、民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也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极大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古民居群可谓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这里是穿越历史时空、解密几百年徽商兴衰的必去之地。其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其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自己的宅内,形成水院。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从景色外观上说,宏村不过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宏村的南湖颇有名气,据说它建于明朝的1607年,这里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人造"画桥"情趣无穷。南湖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更增添了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月沼,老百姓称之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好一派宁静的画面。
其实,在笔者看来,宏村只有两种颜色,墙垣的白色,苫瓦的青色,朦胧看去是中国的水墨画。俺们一进宏村,似乎把外面的喧嚣和狂热都忘却了。踏着狭小的石板路,缓缓前行,伸手摸一摸斑驳墙垣上的厚苔,一股成熟男人特有的那种沉稳、深厚和寡言,从指尖一直传到心间,弥散起一片绵绵的生活感悟,就像炒茶人在用手指撩拨炒锅里鲜嫩的茶尖儿,把晴天的劳作,雨天的操持留给缭绕的茶香……。
站在高处望去,宏村这片风景分明是颠倒了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大片洁白的墙垣上调以几许淡淡的青色,把一抹清凉写在额角眉梢,是温感之中存留的一丝寒意,让整个画面清楚地表现出祥和与宁静,而留白之处的想象和铺展全都留给了宏村,留给了读她的人们。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