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2024:赣皖豫自驾游追记之七

标签:
安徽西递乡土民情古朴典雅人文景观旅行见闻 |
安徽西递村北枕黄山,南眺白岳,东邻古歙,西通九华山、距离遗产地宏村很近,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群峰连绵,风光秀丽,至今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俺和阿娇同志早有来此地游玩的打算,这次杨裴两家人结伴自驾游终于如愿以偿…。
西递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景区 37 公里。西递原名西溪,又名西川,因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等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因村西 3 华里处设有徽州府专门递送邮件的“铺递所”而改称“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的历史。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古朴典雅的西递村,她以悠久文明的古老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色,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西递村是个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村前矗立着明万历陆年胡文光刺史牌楼,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坊建筑中之瑰宝。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200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主要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西递村以一条纵向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
西递村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明万历六年建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朝(公元1691年),楼额上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此楼被当作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西递“大夫第”门额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而“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更让游客对以商如仕、以仕保商的“旷古斋”家训有了共鸣。值得品味是建于清代的“淳仁堂”里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道出成功秘笈。其它人家厅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予人以美学享受,晓人以处世哲理,让俺们感叹不已。
西递村胡氏宗祠里颇为热闹,但见许多学生席地而坐正在研学。讲解者就“孝”字的写法辟解精彩,让人顿悟--只要是见过西递这个“孝”字的,一定会被她给深深折服、深深震撼住!因为,该“孝”字不仅笔力遒劲、雄浑流畅、章法有度,题写的人也是大有来头--系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造访西递时所书;且这个“孝”字写得很有“特点”、很有“创意”,它融形、意于一体,看其右边,是一个弓身抬头、双手作揖的年青男子,看其左边,是只尖嘴瘦腮、四肢挥舞的猴子,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意概括起来就是行孝道的方可称为“人”,不行孝道则可视之为“兽”了。
对于祖先,西递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感、自豪感。而为了解说这个“孝”字,西递的后人又创作了很多楹联,并将其张挂于祠堂、厅堂,如“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兄弟自然敦友爱,叔侄不必接冤仇”、“儒雅修身为本,世人厚德传家”……而所有这些,与山、水连接在一起,构成黟县人特有“家训”,也勾连着远行游子那时刻萦绕在心头的“乡愁”。
俺们漫步西递村,随处可见那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青石铺路,巷贯街连,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和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突兀多资的马头墙。民宅厅堂雕梁画栋,描金飞彩,拦板斗拱,窗扇、菱花门全是精美细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饰有绚丽的彩绘,厢房板壁配有典雅的书画。村中各家各户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