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看云南高尔夫产业发展
——访云南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秋

“高尔夫,一种绅士、高雅的运动,蓝天白云、碧绿草地,给人欢快清新的享受,同时陶冶情操、开阔心胸。”说起高尔夫,李剑秋便滔滔不绝起来,谈他对高尔夫的印象,谈高尔夫为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所道之语,句句体现了他对云南旅游事业的一份热情。旅游业是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高尔夫是旅游业的制高点。
云南旅游相关部门有数据表明,普通游客在昆明逗留1.6至1.8天,人均消费400元至500元,高尔夫游客人均消费则达3000元至4000元,相当于普通游客的7至8倍。在云南这块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使高尔夫领域的发展如鱼得水。1995年,云南省首座高尔夫球场——昆明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建成,1998年,号称“亚洲第一”的春城湖畔度假村在昆明市宜良县建成。2000年后,丽江玉龙雪山、昆明阳光、滇池湖畔、丽江古城、大理苍海等球会相继开业。预计在今后的2到3年内,云南将会有数10家高尔夫球场诞生。高尔夫旅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些数据说明高尔夫正以一种时髦的旅游形式在云南崛起,李剑秋指出,云南旅游产业的开发,不是仅限于观光旅游的层次,高尔夫运动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的重要支撑点。
李剑秋告诉我们,旅游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兴朝阳产业,目前国内外的旅游产业发展已日趋成熟和规模化。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从国外高尔夫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来看,高尔夫作为一个成熟的体育产业,能够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外的经验证明,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某程度上来说,旅游资源作为一项满足人们审美和愉悦情感的资源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高尔夫与旅游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受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深挖旅游潜能,要做到延伸游客消费需求,挖掘相关产业连动效应。在李剑秋眼中,游客的喜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计划参加旅游的人来说,价格不是他们关注的首要因素,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优质便利的服务。酒店地理位置、服务标准都是旅行社要为游客考虑到的。游客是多种层次、多种爱好和多种消费档次的,相应的我们旅游产业结构就不能过于单一,也必须是多元化的,高尔夫球运动恰恰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旅游消费者的首选。客户的特殊性决定着服务的特殊性。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当中很多都是国内外成功人士,与一般的游客团体相比存在特殊性,他们不仅为旅游带来了可观的直接消费,还带来大量的商机。
如今,旅游产业已开始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高尔夫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对带动旅游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剑秋说,当前旅游业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拓宽市场、完善服务设施和大力度广告宣传等措施,将高尔夫旅游这个绿色健康的服务行业,迅速发展成旅游业的新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滇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合作等,都为云南旅游进一步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圈带来了新的良机。为此,云南旅游提出了要“二次创业”,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战略,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好6大旅游片区、10个知名旅游城市、12大风景区、30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0个旅游小镇,促进云南旅游开发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提升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李剑秋说,高尔夫运动是云南增加旅游创汇,推动旅游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尔夫运动在云南的发展,无论是对社会、对经济、对环境乃至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许多球场、会馆设计风格各异,提升了地区品位和知名度,美化了环境,把原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充分展示着彩云之南欣欣向荣的面貌。
云南高尔夫球界有一句口号:“一年365天,云南天天都可以打球。”李剑秋说,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有秀美的山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随着昆明“亚洲高尔夫天堂”知名度的扩大,高尔夫这项现代运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一个新兴卖点和优势产业。云南旅游界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努力打造云南特色旅游品牌,携手同行,并肩前进,共同开创云南旅游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图文版权为《GOLF·圈子》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