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杂谈——关乎日本

(2021-03-29 09:40:35)
标签:

日本

王维

唐朝

芬兰

文化

分类: 断想集录



杂谈:关乎日本

文/春雨夜泊


    很想去日本,也计划去日本,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日本表现不好的时候,国内许多人反对去日本旅游。等稍微平息一点后,疫情又来了。不知何时才能成行。

    为什么想去日本,还是由于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一衣带水,近在咫尺,文化几乎同源,在日本人的社会和生活当中,有太多的中国元素。单是一个唐朝,日本的数次遣唐使团,就奠定了大唐文化对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不说日本的许多古建筑留有唐朝的遗风,书法深入日本民间,就连日本社会的文化审美等等也处处留有唐朝的痕迹。

    人称“天下第一读书人”的唐诺有一本书叫《尽头》,书中有这样一段特别的描述,他说,在日本的墓园里到处都有唐朝王维的诗句。他断言:“日本的美学从根本上是王维的,比起中国人,日本人把王维推到了极致,使用得更全面。”这让我想到了武汉抗疫时日本捐助的抗疫物资的外包装上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那是唐朝时日本长屋亲王赠给中国千件袈裟时的佛偈。而在日本捐助给大连的抗疫物资上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来自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由此可见中国唐代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之深。

    由此我还想到了许多。到了近代,日本逐渐与中国分离。这里主要是从文化视角来说的。日本比中国觉醒更早,更往西方靠拢。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加快了脱亚入欧的步伐,在现代化方面把中国甩在后面。不然怎么会有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还有个日本呢。看来,地理上的东方,并不能阻挡日本投向西方怀抱的决心。不过,西方在接纳日本时,从根本上还是把它当东方看待的。当代的日本不可能消失掉东方的印迹。

    东方文化自有其根本的特点。当然也在不断地演进。但从根本上说,人类不管在什么地方繁衍,都具有同一性。人们遇到的人生问题也是一致的。虽然表面上看来,由于民族、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但最终就如涓涓细流,都要回归到同一性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也就是说,不管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终都要触及到人生的根本问题,并作出各自的回答。

    我看到过一则资料,是谈儿童教育和人生成功的。不客气地说,受儒家影响,东方文化比较强调人生的成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一生下来就被圈在人生成功的狭小道路上。即使到现代,也留有这种理念的强烈痕迹。而西方的儿童教育,则更倾向于成长的自由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发挥儿童的天性,让孩子能自然地生长。在这一点上,欧美教育,尤其在北欧体现得更明显一些。但亦有差异,在这方面,日本似乎与西方要靠近一些。

    在人性的释放方面,西方或许要优于东方。而日本则有所追寻。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名字记不清楚了。故事的梗概好像是日本的一个女孩厌烦了东京的都市生活,一个人远赴北欧,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自己的真爱,释放了自我。为什么她去北欧而不是别的地方,这很耐人寻味。我去过北欧,那里好像更荒野一些,更自然一些,也就更自由一些。那里是海盗的故乡,那里的森林更是荒野无边。尤其在冬季,常年的积雪,把这里渲染成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洁白而纯净,令人向往。是不是圣诞老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亦不得而知。

    据说日本人很欣赏和向往芬兰。又有人说芬兰是精神上距离日本最近的欧洲国家。这可以从一部电影说起。有一部电影叫《海鸥食堂》,讲的是三个日本人去芬兰开咖啡餐厅的故事,详尽讲述了两国之间的“相看两不厌”。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这家咖啡餐厅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日本游客慕名而来。我到过芬兰,那里有美丽的芬兰湾,赫尔辛基有著名的音乐之父西贝柳斯,是一个令人轻松的国度。

    我想,东方人需要觉醒,要回归,不敢说日本人又早走了一步。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人们解决了生存温饱甚至小康之后,关于人生,是不是应该思考点什么。

2021年1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