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快乐是什么
文/春雨夜泊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谁不喜欢快乐的事情呢。那么,究竟怎样才是人生的真正快乐,恐怕就回答各异了。应该说,人生的快乐有很多种,也表现在各个方面,也肯定有量和度的区分。如果一定要把快乐按重要程度排一下序的话,你的人生第一快乐是什么呢?
这仍然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境遇和价值观都不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先不要着急。我们所说的快乐,恐怕更带有根本性。它不是一时一地的具体的快乐,而是关乎于你的人生最基础的快乐支撑。在这里,孟子曾给过我们一个答案。
在孟子看来,人生最基本的有三大快乐。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即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第一种快乐。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
这里我们只讨论第一种快乐。为什么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排在第一的快乐呢?这要从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说起。作为个人来说,家庭是我们人生的原点。家庭又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开始我们的人生旅程的。也就是说,无论你以后走向哪里,家庭都是你最终定格的归宿。
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我们具体的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首先是家庭成员关系的总和。你和父母、兄弟姐妹是实实在在的血缘之亲。这就决定了你的喜悲哀乐都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分享你的欢乐,他们分担你的忧愁。相互缠绕,相互影响。所以在你的快乐基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孟子把“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作为第一快乐了。因为父母在,我们孝顺之心就有所寄托;兄弟姐妹无灾无难,我们友爱之心就有所附丽。父母在时,我们就有坚强的后盾,就可以义无反顾地干事业。有了成绩,父母骄傲;荣归故里,我们为父母增光;孝敬父母,我们会感到尽到了责任,获得一份心安。至于兄弟姐妹,互帮互助,互为依托,彼此挂念,其乐融融。这些,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快乐吗。
实际上,从父母的原点出发,我们就结成了自己的人生之网。你的人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这个原点的延伸。在这个人生之网中,父母就是这个网的纲和根本。父母在,你就有所依。如果失去了这个原点和根本,你就会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和断了根的浮萍,感到无依无靠,随风飘零。兄弟姐妹呢,也是你人生之网中的重要节点。如果失去他们,你的人生之网就会更加残破,你也就会更加感到无所依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大都会有所体会。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会越来越深。年轻时,父母健在,兄弟姐妹尚年轻,我们一门心思成长和干事业,感觉不到什么。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父母病故或兄弟姐妹有难时,这种深层次的依恋感就会凸显在你的眼前。
你一定会感到,无论你升多大官,做出多大成绩,固然你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如果你的父母健在,兄弟姐妹安康,他们一定会为你高兴,分享你的快乐,你就干的越起劲,感到值得。反之,如果他们有的不在了,你的快乐缺少了最亲近的人的分享,你一定会感到怅然所失。有时还会感到奋斗没了目标,进而影响你进取的动力。
我还想举两个例子。我记得我三姨姥的儿子,即我表叔,他的父母过世后,一颗孝心无法安顿,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特意看望我奶奶(他姨)。当然,他也是孝敬我奶奶的,但在更深层次上,不能不说是他对父母的孝心的另一种表达。再就是我父母过世后,对上一辈的孝心也总是不甘。每当见到姑姑和叔叔后,对父母的那种感情也就油然而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孝敬之意。
由此说来。父母在,家在,心中那个锚在。无论自己在哪里飘忽不定,总有归去的地方。这就是快乐的最根本的基础。兄弟姐妹亦如此。故此,父母在,兄弟姐妹安康的人们,一定要守住这最重要的快乐。父母不在了,就要格外珍惜兄弟姐妹,维护好快乐的大本营。
总之,以父母、兄弟姐妹为标志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快乐的原生地,之后不管发生什么变故,这里永远都是你精神快乐的最终田园。
最后说一句,我并不是所谓家庭中心主义者。但作为普通人,这种解读,我认为,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2018/9/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