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姚明时代的胜利
(2011-09-26 15:01:10)
标签:
体育姚明中国男篮篮球男篮亚锦赛 |
分类: 杂谈 |
中国男篮终于结束了他们的亚锦赛征程,尽管决赛跌跌撞撞,尽管没能复仇伊朗,尽管一切已不是曾经那样完美,但至少这支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把我们带向了伦敦。
姚明,中国男篮的旗帜,但当旗帜倒下,中国男篮不得不自己去面对无姚时代,昨夜,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取得了他们应有的胜利,证明了即便没有姚明,他们依旧是亚洲的王者。
但胜利的欢庆不能掩盖一切,没有了姚明的中国篮球正在一点点暴露出那曾经隐藏在巨人身后的短板。热身赛的连战连败,战约旦的磕磕绊绊,中国篮球在后姚明时代顿显疲态。也许无姚的中国队还可以在亚洲称王,但毫无疑问的是,现如今的中国男篮已无力和欧美劲旅一争高下了,北京奥运会勇挑美国,死磕西班牙,力压德国战车的中国男篮恐怕很难再在伦敦创造奇迹。
当初我们有姚明,姚明带领着中国篮球创造了许许多多辉煌,但也正是这个世界级的中锋的出色发挥,掩盖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就是青训体制,我们有了亚洲最好的联赛CBA,有了中国的NCAA——CUBA,但是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篮球也很难突破青年球员培养这个中国团体项目固有的瓶颈。我们中国有着肥沃的篮球土壤,学校、广场,到处可以见到挥汗如雨的追风少年们,但如何让这肥沃的土壤结出硕大的果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美国的篮球联赛一级接一级,可以保证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又参与篮球训练,而且在美国篮球水平出色的高中生可以被一些名校以丰厚的奖学金招入。这在以分数评定一切的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中国恐怕只有达到姚明那样的高度,才能在退役后(不是当时)被高校破格录取。一般的家长是不可能让孩子冒着将来无学可上的风险去进入体校专修篮球,于是篮球就只能成为一种课余的休闲活动,中国庞大的篮球基础也很难转化为金字塔尖那几颗最闪耀的明珠。
再者就是篮球竞赛体制,CBA的职业化走在了亚洲前列,因而吸引了大量的亚洲球员来到中国,但相比欧美的职业化,甚至是阿根廷、巴西的篮球联赛职业化水平还差很多。在国外球队更像是一家公司,有不少球队盈利额不在少数,而在中国,办一家篮球俱乐部就更像一个烧钱的玩具,既然是玩具,玩够了自然就有可能被抛弃。并且各地方俱乐部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受制于地方体育局,从而限制了球员之间的流动。加上近年来众多NBA的高水平外援加盟,CBA似乎成了谁烧钱多,谁就能有好成绩的局面,使得各俱乐部更依赖于大牌外援,而不是培养本土新星。
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篮球无疑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团队项目都不能只依靠一个超级巨星,一个明星无论他的能力有多么出众,他总会有老去的一天。缺少了姚明之后,或许可以让我们转变思维,去为中国篮球寻求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