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土洋之争
(2011-08-07 20:51:47)
标签:
中国洋快餐肯德基快餐品牌杂谈 |
分类: 杂谈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逐步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诸多中外快餐企业当中,肯德基、麦当劳、味千、 李先生等洋快餐品牌可以说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而传统中式快餐品牌中只有像真功夫、永和等勉力支撑。
洋快餐凭着口味好、速度快、安全卫生等优势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攻城略地,门店几乎遍布各大中城市。细观洋快餐成功的诀窍,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洋快餐品牌在国外大多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生产体系,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对员工的培训,快速的把门店扩展到各个城市。而且这种近似于企业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各家门店的口感,味道一致,同时还能给予消费者一种安全卫生的直观感受。
而对比之下传统的中式快餐生产流程较为繁琐,在过去大多是家庭经营,规范化水平低。这也就导致了前一分钟还在处理泔水的人,下一分钟可能正在包小笼包,卫生安全实在很难得到保证。相比较之下,消费者显然更愿意选择看上去安全卫生的洋快餐。
再者,洋快餐在广告上所下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民族快餐品牌不能望其项背的。洋快餐大多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可以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人淹死。并且由于雇佣着国际大牌的广告公司,洋快餐的广告质量也远超国内的快餐品牌,诱人的广告使人们的食欲大振,而洋快餐广告对孩子们的杀伤力更是无与伦比,于是乎我们发现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饮食为目的快餐店竟然在中国成为了家庭聚会的重要场所。
如果说在前两点上几个民族快餐品牌已经逐步赶上洋快餐,那么这最后一点民族快餐品牌是不可能赶超上的,那就是特殊的客户感受。人家无论是不是垃圾食品,都是国外的,而你中式快餐做得再好也不可能给客户这种感觉。很多人吃肯德基是为了那种小资情调,而吃兰州拉面的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双方所能提供的东西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街边现磨的豆浆一块钱一袋,肯德基用豆浆粉冲的豆浆六块钱一杯,洋快餐很好的抓住了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西方高水平生活的向往感,那些兜里有点闲钱,脑子里有点小资情调的中产阶级们自然不愿意挤在街边的小桌子旁吃一碗一块钱的豆腐脑,啃两个一块五的火烧,于是洋快餐利用他们的知名度和较高的价位,让这些中产阶级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是可以与国际接轨的,比如快餐,尽管这在国外是那些生活质量不高的群体所选择的地方。
味千拉面门,肯德基的豆浆粉门,洋快餐种种弊病摆在了人们面前,有些人抱怨说高价不高质,可我们换一种思维想想,这些洋快餐的高价食品卖得仅仅是那碗面或是那杯豆浆吗?当产品的价格远远超过其成本时,它所包含的产品就不仅仅是摆在你面前的这份饭了,这种交易看似不等价,但其实双方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味蕾上的这场土洋之争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民族快餐品牌们的一个悲剧,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如何抓住洋快餐的弱点,这些将是民族快餐品牌们能否翻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