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唐宰相张说(yue)作《贞节君碣》记于都阳鸿(平恩人)
标签:
转载 |
倬良士,纵自天。辨方物,核山川。厥志大哉!峻刚节,殷义声。返旅榇,宴穷城。厥德迈哉!哀斯人,命莫赎。德不朽,温如玉。轨来世哉!
译文: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十月乙丑,阳鸿死于雩都县。他的朋友沛国的朱敬则、清河的孟干祚、范阳的卢禹等人,哀怜阳鸿这样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英年早逝,而且他的儿女还年幼,不通世事,大家考评为他定下了谥号,就送其灵柩,葬于故里。
阳鸿,字季翔,是平恩县(邱县)人。他的祖先是右北平郡的大族。祖父曾任真阳县宰,来到这片乐土,于是在这里定居,作为第二故乡,已经两世了。
阳鸿性格洒脱,是一代豪杰。文章瑰丽奇伟,博学通达。他广泛涉猎诗、书、礼、易、乐及先秦至汉诸子百家的著述。其学习的要点在霸王大略用兵关键,君亲大义,忠孝大节上。对于剖章析句之类,从不重视。他认为汉史、地理志、《周礼》职方志等记载简陋,心中对此并不满足。于是攀登恒山、泰山、泛舟洞庭湖,探寻黄河源头,又游岷山、衡山,采集四海的风俗民情,记载了九州岛屿地势的险要与平易,想像赵国的贯高那样谋划进献自己的策略。但是很遗憾,他的著作不幸被火焚毁。于是天下只能认为他志气雄壮,而痛惜他的遭遇了。
他在乡里设馆,教育农家弟子,拒绝应招到军中参加参加参谋记室之类的工作。仪凤年间,河北大使薛公因阳鸿行为端正远离贪腐而推荐他。皇帝也很喜欢他,任用他做了官吏。于是他先后做过汲县、曲阿县的县尉,担任龙门、雩都的主薄。他隐居乡里十年,使一方的道德行为有了很大提升。他历任四邑官员,有很好的政绩,引来其他官员都来参观政事。可惜他虽有大才却没有做得高官,这都是命运啊!
起初,阳鸿在国子监学习时,有一位叫李思言的山东书生病死在南馆,阳鸿哀怜他死后未找到家属,于是亲自驾着灵车,为他送葬,使他身入东土。等到阳鸿在曲阿任职时,徐敬业在润州发难,讨伐武则天,阳鸿亲自招募兵勇,坚守城池,十几天后城被攻破,阳鸿仍坚持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徐敬业部念其义,放了他,并且让他做伪朝散大夫,当即任曲阿县令。阳鸿坚贞不从,但假意答应,待机而动。等到进了城,焚烧了服装,关闭城门拒守城池。后来得到朝廷一支劲旅的帮助,这一带地方得以幸存。由于获得成功,根据他的事迹,为其请功,但终究没有得到赏赐。有德者认为:急友之难,谓高义;临危抗敌,谓秉礼;诈敌纾祸,谓明智;保城匿勋,谓近仁。义,可以使他人获利;智,可以使自己保全;礼,可以使大众和谐;仁,可以使人民安定。封建伦理规定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阳鸿能占其四;武有七德即节制、勇敢、智慧、正义、信仰、希望、博爱,阳鸿兼其二。经过深入谋划而完成者谓之贞,爱好廉洁,能够战胜自己谓之节,就像夫子,可以谥号为“贞节”。于是记下他的名字和事迹,镌刻在墓志铭上。
著名贤士,发自上天。辨别万物,查对山川。其志大哉。气节刚峻,义殷声洪。护返旅榇,安乐全城。其德迈哉。哀哀斯人,性命莫赎。德行不羞,温如美玉。永世楷模。(李桂生老师译文)
[注]
本篇墓碣记述了阳鸿(平恩今河北邱县人)的事迹德义,文章在简要介绍阳鸿的卒、葬与籍贯家世后,随
[作者简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