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太行山,五彩缤纷的景色基本退去,大多地方已是一片萧瑟,远山若黛,唯独柿子树上鲜艳悦目的柿子,色彩未减,红红的挂满枝头,给这冷色调的秋未山野平添了融融暖意。远远望去叶子落尽后的一树树柿子,如同一簇簇红灯笼,点行缀着山野,装点着村舍,让这万木萧条的大地有了丝丝生机,也让我们的行程也有了些诗意。这些柿子,在城里人眼中稀罕的了不得,可在大山里,是没人管没人问的,任其自由生长,待成熟后,山里人也只是依据自己的需要摘上一些,其余的也就留在了树上,成了鸟儿过冬的美食,今天当然也成了我们的美食。
2020年的10月27日我们由阜平县城出发进入太行山前往西柏坡,一路上不时停下,爬上山坡吃着免费的柿子,细赏着独特的美景,行至太行山的深处,在晋冀交界的崇山岭中,一个叫城南庄的山村,吸引着我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位于滹沱河北岸的城南庄,原本普通、贫困,世世代代不被人关注,后来聂荣臻元帅把这里发展成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更重要的是,在1948年4月11日,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党中央机关由山西前往西柏坡,途经这里在此居住了46天,这期间,在这里发布了
“五一口号” ,
伟人们还在这里构思、设想,预想了三大战役,吹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城南庄由此也就成为了一片红色的土地,成为了热土,成为了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山村,为此,后人评说:如果说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来,那么新中国就是从城南庄起步”。
而当时在城南庄发生的一次空袭更是引起了世人关注,那就是当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住在城南庄时,由于判徒出卖,毛主席的住处遭到了敌机轰炸,其中一枚炸弹就在院内毛主席办公室前面的不远处炸响,房子的门窗被震飞,房内的暖水瓶、鸡蛋都被弹片击碎。至今,走廊廊柱上被弹片击中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幸亏敌机轰炸时毛主席在聂总和警卫人员的劝说下及时转移到了屋后防空洞躲避。可怕的是当时的判徒竟然是司令部小灶司务长刘从文和晋察冀军区开办的烟厂经理孟建德,更可怕的是,轰炸发生后还没有排查出这两个叛徒,而是在1949年10月我军解放保定,清理浩如烟海未被敌人及时销毁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似了与城南庄轰炸案有关的电报,那时才发现他俩就是造成这场空袭事件的判徒,后来被最终确认并枪决,这段历史在多个有关太行山解放战争的电视剧中都有再现。
追随红色印记,我们也由城南庄来到了曾经的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张全会在此”因此西柏坡也有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不过,现在的西柏坡已不是当年的西柏坡,现在的这些旧址是在新址依据原址集中复原的,原址已经淹没在了岗南水库水下。这是由于滹沱河经常发生水患,给沿途村寨带来灾难,为根治水患,1957年,水利部门专家在实地考察后,决定在西柏坡下游的岗南村修建一座水库,水库拦坝蓄水,滹沱河上游水位随之抬升,西柏坡整个村庄也就被淹没在了大水之中,当然中共中央旧址也未能幸免。就此事还请示了毛主席,毛主席当时就专门批示“就在平山县西岗南村筑坝建水库。”
游览结束,心怀崇敬之情,驱车离开了这个与新中国命运紧紧相连的小村庄,回头展望,那潺潺流淌的滹沱河似乎仍在述说着那些永远说不完的动人故事。
下图:阜平县城--城南庄--西柏坡,路线图。
下图:城南庄村头的石刻
下图: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下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下图:毛主席当年的办公室。
下图:毛主席办公室前走廊廊柱上留下的弹痕。
下图:毛主席当年进防空洞的小路和毛主席办公室的家具以及其他中央领导的房屋。
下图(网络下载):参加城南庄会议的部分领导人合影。
下图:展览馆内拍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区划图。
下图(11幅):太行山的柿子树。









下图:走进瓦房台村,大哥走进农家,临行农家大嫂还送了几个柿子。
下图:西柏坡滹沱河。
下图(16幅):西柏坡纪念馆














下图:“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

下图:阜平县城偶遇抖音“徒步小娟”,徒步山西-河北。我当时拉了会她的车子,平路还好,上坡时还是有点费劲,挺重的。
下图:10月26日,阜平县城的晚餐,今晚三哥做东哦。
下图:10月27日,西柏坡的午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