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属于太行山系,横卧于山西省东北部,东接太行山脉,西连吕梁山脉,北依恒山山脉,有华北屋脊之称,之前曾被称为“清凉山”,隶属忻州市五台县,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是我国唯一
一个青教(汉传佛教)和黄教(藏传佛教)共处一地的佛教道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各大流派在此罕见的和谐共存。它又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同时它还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佛教建筑群始于汉明帝,大部分殿宇清代又进行了重修,现在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山”,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岩山寺”,元代建筑“广济寺、三圣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清代建筑“菩萨顶、镇海寺”及民国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等等。其实五台山并非单指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组成,五座高峰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由于这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如台,所以又有五台之说:东台(望海寺,聪明菩萨)、西台(法雷寺,狮子吼文殊)、南台(普济寺,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儒童文殊)。台怀镇就被这五台环绕着,聚集了五台山一半以上的寺院,其中就有: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寺、广济寺、万佛阁(五爷庙)等著名寺院。两千多年来,文殊菩萨护佑着这片净土,香烟缭绕不断,游人络绎不绝,无数人来此寻找世俗的答案和永恒的真理。
师父说“一生一定要来一次五台山,来时带着浮躁的心,回去时带上一颗净化的心灵”。文殊菩萨也曾经发过一个大愿“只要你来五台山我一定会见你,但是以什么方式见你,你不知道”。
“随缘而来,随性而至”。
2020年10月26日,我们在昨天游览了佛光寺、清凉寺之后,来到了有着“佛国之都”美誉的台怀镇,虽然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信仰者,也从没敬过香、拜过佛,但内心却不乏宗教之情和对佛的敬仰之意,寺院里参禅、拜佛时的庄严和其中透出的那种祥和与宁静,当你身处其中,内心会愈发的柔软、平静。
今天来到了这里,怀揣敬畏之心走进了殊像寺、万佛阁(五爷庙)、塔院寺、显通寺、广宗寺、菩萨顶、罗睺寺等寺院。
殊像寺,初建于东晋初年,重建于唐代和明代,大文殊殿内身骑狻猊高近十米的塑像,是五台山各寺庙中最为高大的文殊菩萨塑像,她双耳垂肩,神态自然,康熙帝来此赞叹不已,并为其题字“瑞相天然”,因此殊像寺名声大振。万佛阁,初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由于寺庙核心建筑龙王殿内供奉的是龙王兄弟五人中的老五,所以这里又被称为“五爷庙”,它是五台山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塔院寺,原来这里属于显通寺,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寺中有座白塔,得名“塔院寺”,这座白塔也成为了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尸骨炼成了八万四千颗舍利子并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我国共建有十九座,五台山的这座“大白塔”就是其中之一。另外,1948年4月9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告别陕北,经山西进驻西柏坡,途中还曾夜宿塔院寺方丈院,并与方丈畅谈。
走进一座座寺院,看着虔诚的信众烧香拜佛,轻轻推动转经筒,沉默中诉说着心愿,点燃的供灯跳动着光芒,表述着明天的希望……,想想在这尚不完美的世界里,宗教的确给了很多人慰籍和期望。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必须要有宗教情怀和敬畏之心,而这敬畏的本质应该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下图:豆村镇到台怀镇路线图
下图:游览图




下图(9幅):殊像寺







下图(12幅):万佛阁(五爷庙)










下图(15幅):塔院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