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2020-12-24 00:49:06)
标签:

暖泉古镇

西古堡

自驾太行山

北古堡

打铁花

分类: 用车轮丈量疆土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出白石山景区,已是下午四点多,原本想回白石口村入住昨晚住的农家小院,明早再继续赶路,但大家好像意犹未尽,虽然刚刚经历了八个小时的高山攀登,可感觉大家都没有太大疲惫感,仍想继续前行,于是,也就随了大家。哎,走到半路上俺就有点后悔了,由于途中遇到修路,又天色渐晚,不得已驶入了张石高速前往下一站“暖泉古镇”,原本打算穿越太行山第七陉“飞狐陉”到达暖泉古镇的计划落空了,因为这条太行古道是我来之前非常想走的一条古道,所以直到现在还有点后悔。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暖泉古镇,它位于河北蔚县西部,建于元末,盛于明清,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它扼守太行“飞狐陉”北口要道,距河北与山西省界地仅有3公里,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来往的重要通道。最初知道这个地方时还以为这是一个温泉小镇,后来了解才知道小镇名称确实是由于镇子里有两处常年温度大约在16度的温泉而得名,但泉没出名,这里的"堡"却出了名,并且西古堡已成了蔚县的一张名片。

由于蔚县处于内外长城之间的边关位置,自古就是边境用武之地,明代后开始驻军守边,为了军事和生活所用,修建了大量城堡,全县有村便有堡,有堡就有村,全部算下来大约有800多座,现今留存下来的大约有200多座,这些古堡组成的蔚县古堡建族群成为了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堡建筑群。由于暖泉镇地处交通要道,它一个小镇上就修建了北古堡、西古堡和中小堡三个城堡,形成了所谓的“三堡六巷十八庄”村镇格局,这其中,由于西古堡保存最为完成,成为蔚县800多个古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古堡。

我们在暖泉镇最先走进的是北古堡,它是暖泉镇古堡中最大的一座,由于这里没有开发,也没有一点商业痕迹,现在这里就是一处普通的居民区,居民分住在古堡主道两侧,土木结构的房屋,厚实的土墙与砖雕和木雕相互搭配,虽有些破损,但质朴独特。走进一家残破院落,房屋基近坍塌,破败的土墙和屋顶上长满的杂草随风摆动着,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历的风风雨雨。初进城门时看到城门墙上面那片打铁花划过的深棕色痕迹,让我们知道了北古堡尚有传承500年的“打铁花”技艺,而且至今不衰,据说这“打铁花”的起源就在北古堡,现在这一技艺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固定表演时间和固定表演场所的游览项目,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为了寻找央视节目留在记忆中城门楼下石板路上那深深的车辙印,我们来到了距北古堡仅一公里多的西古堡。

西古堡建有南北两座瓮城,城内有明清古建族群,集古民居、古寺庙、古戏楼于一体,尽显明清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南北瓮城城墙上面均建有庙宇,百姓住在堡内,神灵占据瓮城,古堡就这样一直保护者他的百姓在这里平静的生活着,并让人们的心灵也有了寄托。走在街上,感觉这里的商业化程度比北古堡发达了很多,好在还没到那种过度开发的状态,百姓依然住在自己的祖屋,街道、院落、房屋虽然进行了些修缮改造,但大多都保留了原貌,门楼、院落虽不豪华,但砖雕、石雕、彩绘几乎家家都有,这里的一砖一木、从门里到门外,处处体现着当年祥和、安康的民间生活。城门口古老青石板路面已被磨得没有了棱角,锃光瓦亮,透着幽幽蓝光,走在城楼,用手触摸沧桑的城墙,伸手探测地上那深深的车辙印记,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看到了古老马车在吱吱扭扭的声响中,沿着深深的辙沟喘息前行。

下图:飞狐陉北段路线图,这段路线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孟涞线”,这一段路过了马蹄梁,道路基本是行进在海拔1600米至1700米的山梁之上,沿途都是典型的高空草原风光,飞狐陉的南段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涞蔚线”。图片来自“老范游记《2020太行古道自驾游-穿越飞狐陉》”。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我们由白石山到暖泉古镇的行走路线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北古堡的大门门楼,大门上面城墙上的深棕色痕迹是当地居民以前“打铁花”造成的,暖泉“打铁花”已传承500年。所谓打铁花,是在元宵节,村民将废铁在坩锅中熔成铁水,艺人反穿羊皮袄、头戴湿毡帽,用在水中浸泡三日的柳木勺,将铁水一勺勺泼洒在城门高处。炽热的铁水与冰冷的墙面激起无数铁花,四散飞溅,宛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城楼寺庙及庙内壁画。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我们在北古堡走进的一家居民小院,当时没有人在,院内破旧的房屋基近坍塌,院子里养着鸡,屋前停着一辆自行车,感觉这里好像还有人居住。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北古堡人家门楼。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老屋新窗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大门楼的木雕、石雕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走进北古堡的居民院落,院内残破散乱,院子的主人好像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北古堡“人文蔚起”的扁额, 昭示北古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古堡外的一家客栈。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3幅):古堡外老街两旁的剪纸店。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 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已入选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但现在店铺卖的大多都是印制的了,这里的店家也都很实在,你问他时,他会告诉你哪些是印刷品。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古堡外老街的小胡同。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北瓮城城门,里面就是瓮城,进去左转才是西古堡的正门,最早之前没有瓮城,这里的瓮城是后来因战乱扩建的。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4幅):西古堡城门古老的车辙沟痕。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辽宋博物馆。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主街道上正在改建的商用门头,看着就揪心,真担心这里也会被过度开发。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2幅):西古堡百姓门楼的石雕、木雕、砖雕。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这里仍住着人家,显得很破旧,但都是实实在在的老物件,看门口贴着“私人住所,闲人免进”,我们也就没有再走入大门。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2幅):西古堡岭圣寺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电影《亮剑》拍摄地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古蔚州风俗馆,在过去这幢小楼是有钱人家抛绣球召女婿的地方。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酒、醋小店。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客栈。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街景,前面的门楼是南门,门外就是南瓮城。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门楼彩绘,这里是原来的村委会。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下图:西古堡南门瓮城地藏寺。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紧靠地藏寺入口的就是这里的古戏台了。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南门城楼上面北望西古堡。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大小不一的卵石竟被垒砌得如此整齐,这房子几百年了竟然还如此坚固。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的百姓家,感觉这家相对比较贫穷吧。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民居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已经破烂不堪的一个院落及房屋。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遗留的城墙,全是用土垒打而成,这条路在过去叫更道,是夜晚打更人走的道,围着城墙可走一圈。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最北面更道上的古城墙及两棵老古树。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北城墙更道俯看百姓院落。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高速路拍。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西古堡晚餐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下图(4幅):因为暖泉镇地处壶流河畔,再加上温泉的存在,这儿自古就有做豆腐的传统,并产出了独具特色的豆腐干,流传千年,这豆干一口咬下去,嚼劲十足,咸香适中,回味无穷。这儿的豆腐干有两种,一种是薰的,一种是原味的,不放任何佐料都是一道好菜。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穿越太行山(5)--暖泉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