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2020-12-18 19:50:13)
标签:

白石山

北太行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自驾游

小黄山

分类: 用车轮丈量疆土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前文再续,书接上回:

 乘坐索道也就有五分钟左右就到达了飞云口索道上站,飞云口,这里是双雄线和飞狐线的连接点,也是白石山山脊的一个豁口,说白了就是一个风口。山下峡谷陡峭幽深,奇峰林立,当云雾在峡谷升腾,又试图越过山脊,风起云涌,时聚时散之时,云雾飘绕间山峰忽隐忽现,犹如仙境,只可惜今天云雾休班,这么美的景致我们没能遇上。到了这里,大环线游已是行程过半,前方美景依旧不断,不远处的“山盟台”(更贴切的应叫“心形台”),建在海拔1900米大理石孤峰之上,相当吸引眼球,其实,在我们走到飞狐峡谷“一线天”附近时就注意到了它,那时看它高悬峰顶,异常险峻,当时还想怎么才能上去一看究竟呢。现在它就近在眼前,那当然要走过去体验一把,但走近一看这台子建的还真的是悬乎,只见台子建在一座陡峭孤峰松散的乱石之上,悬在山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险峻,站在上面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台子被设计成了一个"心"的形状,中央有一块大石头名曰“同心石”。据说,只要情侣手牵手站在台上,共同触摸“同心石”,真诚的许下誓言和愿望,就会白头到老。浪漫,确实是浪漫,但这事你会信吗,反正我不相信,日子终归不是浪漫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过出来的。哈哈,又扯远了,言归正传。由山盟台折回,我们向红桦林方向走去,而没走山盟台继续前行去“双雄玻璃栈道”那条路,因为走玻璃栈道方向沿途看到的仍是我们之前看到的山峰,只是方位不一样罢了,而红桦林方向看到的却是白石山的北坡,是另一种景致。 

   白石山的北坡不乏壮观,但却多了些阴柔,这里植被非常丰富,在海拔约1600米到2000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少见的红桦树,有万亩之多,修长的树干呈淡褐色、紫褐色,翘起的树皮卷着、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红一片金一片,让茂密的树林透着童话般的色彩,使这灰暗的深秋一下子亮了起来。来到双雄平台,这里正在施工好像在搞什么建设,问了一下干活的师傅,说是在建“天空之境”景点,这让偌大的一个观景平台一下子小了很多,感觉真的不该在这里新建这类东西,感觉和这里的景致极不协调,但利益呀利益,哎......。站在平台看“双雄石”,显得更为壮观,高高矗立的“双雄石”有50米之高,它的上部像是两个高大的人形半身塑像,并肩屹立在山崖之巅,雄壮威武,在这里站立了亿万年,像似白石山的忠实守护者。它们身后悬崖半山腰处,有一巨石高高悬停在崖壁边缘,更是即险又奇,被人们称为“悬石”,远远看去,感觉都经不住风吹,其实它在那里已停留了近亿年。继续前行几百米有一个三岔路口,左行是经白石山最高峰海拔2096米佛光顶回东门的道路,右行是经姜太公钓鱼回东门的道路,我们选择的是右行,在这个路口的南方向,是一处峡谷,被景区取名为“风云际会”,因为这个峡谷的下面就是飞狐峡谷,落差有1500米左右,峡谷中由东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被高大的山体阻挡在峰林、沟壑之中,它在翻越山峰的过程中,风云激荡,有时会形成云雾,还有时会现出佛光,那时谷中山峰会时隐时现,驻足观看宛如仙境,因此这里便有了“风云际会”这个名称。右行不多久,细看会发现,前方山峰之中,有处峰顶好似有着猪耳、猪鼻子的猪头,更巧的是,在这大石的后面还有一个比它高的大石头和他紧紧贴在了一起,于是人们把这一景观称为了“猪八戒背媳妇”,只是这老猪体型有些瘦小,后面这块大石比它高出了很多,这媳妇那重量肯定不轻,可老猪才不管她多重呢,先背上再说,那想把媳妇背上就寸步难行了,这不,千亿年来就一直待在了这里。继续前行,前方山顶山脊悬崖之处,有一怪石极像一位老者在端坐钓鱼,他手中的鱼竿其实是他旁边的一棵歪倒枯死的大树,歪倒的大树不上也不下,正好恰是鱼竿,巧,就是那么巧,奇,就是那么奇,二者如此完美的结合造就了白石山这独特的自然景观“姜太公钓鱼”,像,极像。

   下山途中我们还见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之一“叠层石”,它像是一部秘籍,静静的叠放在路边,等待人们去打开,解读白石山的前世今生。同时还见到了另一种形态的叠层石“馒头石”,用手轻抚馒头石,指尖滑过层层纹理,体味大海的变迁,感受自然地理的神奇创造力。只是迎面而来的“海豚出水”让我一头雾水,看了一会也没找到海豚的感觉,到是小洞天石壁上道道凿痕和密密麻麻的凿眼,让我感觉到了点味道,看这凿痕和凿眼,多像人们在探索过程中,凿穿了白石山的历史变迁,袒露着让人们来阅读,了解它的“三顶、六台、九谷和八十一峰”,解读出它的神奇和壮美。

    出了小洞天,距离我们的出发点韭菜园也就不远了,八个小时的游程,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见识了白石山的奇、雄、险、秀,不愧为北方山岳中精品游览胜地。

    友情提示:白石山风景精美,但面积太大,有54平方公里,上下山路程长,山路崎岖,又由于沿途美景接连不断,会让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游览,更需要充沛的体力来攀登,所以,除了韭菜园索道,尽量乘坐进山的索道和飞云口索道,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路线攀登游玩,适量带点水和食品。

     白石山索道概况:

    祥云门索道(东大门):单程票价70元/人,全长2378米,用时8.5分钟;

    韭菜园索道(景区内):单程票价45元/人,全长493米,用时2.8分钟;

    飞云口索道(景区内):单程票价45元/人,全长468米,用时5分钟;

    翠屏峰索道(西大门):单程票价80元/人,全长1890米,用时30分钟;

下图:在飞狐峡谷的飞云口索道下站。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海拔1900米的飞云口索道上站,这里距西门较很近,是由西门登山的分散点和交通枢纽。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6幅):远观近瞧山盟台,我喜欢叫它“心形台”。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2幅):在我们走到飞狐峡谷“一线天”附近时看到的高悬独峰的“山盟台”和连接它的绝壁栈道。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6):飞云口峡谷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看景区介绍,说这个景点叫“石柱”,可我看峰顶像关公)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2幅):双雄玻璃栈道,这条道是由“山盟台”到双雄平台的栈道,我们没有走这条路,而是走的北坡。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盘谷石,忘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了。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2幅):海拔1600-2000米的白石山北坡生长着的珍贵树种红桦林,它是白石山的代表性树种,也是白石山独特的生态景观之一,下面两幅照片,是在不同地点的红桦林拍摄的。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4幅):北坡植被,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北坡路边的石头,看到这种侧面沟壑很深的石头,我想起了“崖居人家”也就随手拍了下来。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太清台的石头,有名,忘了。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白石山有众多的地质遗迹,下图是发生在10亿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遗迹,也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古地震遗迹,是拉张型的,大地从这里被撕裂了一道宽约200米的口子,众多的岩石崩塌下去,堆积填充起来,经过漫长的过程,又二次胶结成岩,形成了这些状似“片石混凝土”的巨角砾岩,这条裂缝是古地震遗迹的东断层。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5幅):远观近瞅“双雄石”和它们身后半山腰的“悬石”。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猪八戒背媳妇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5幅):被称为“风云际会”的峡谷。“风云际会”是白石山的一大奇观,在云盘谷的山脊线上冷暖空气突然交锋,云雾飞速升上天空,在升烟井,云雾从底部被吹上来,沿崖壁直冲霄汉,像古代的滚滚狼烟,实为奇观。由于冷暖气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经常出现锋面雨、地形雨,也经常出现蓝天白云映苍山的景观。它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所以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远观韭菜园索道上站。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2幅):随拍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3幅):姜太公钓鱼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4幅):叠层石。它是一种早期海洋生物沉积遗迹,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之一。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另一种形态的“叠层石”,10亿年前的海洋里生长着早期的低等单细胞蓝绿藻类,它们聚集到一起,其弧面向上“争夺阳光”,如此得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迅速繁殖生长,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之一。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这根巨大的石柱是由巨角砾岩发育而成的,高达80米,叫做“海豚出水”,但我就没看出它哪点像海豚。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地震断裂带,断裂带两边的石头材质是不一样的,忘了分别叫什么了,左侧这个应该叫白云质大理岩。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好不容易看到的色彩斑斓的山谷,我们来晚了差不多十天,不然景色更迷人。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小洞天,这密密麻麻的洞眼,是开山时留下的凿洞。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地质遗迹,忘了怎么回事了。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由百里峡去白石山的途中。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下图(3幅):由百里峡去白石山的路上,途中休息,走进北太行的小山村。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10月19日,入住白石口村农家乐,三哥在点菜,野生党参炖笨鸡。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下图:白石山韭菜园的小吃摊价目表,韭菜园就是因为这里盛产野韭菜而得名的。
穿越太行山(4)--白石山-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