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克里孟城址(汉至南北朝.国六)

(2017-02-16 20:14:53)
标签:

古建

古遗址

国保

文物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克里孟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韩勿拉苏木克里孟营子北部,古城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白音察干至当郎忽洞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古城的东城而过。哈卜泉河南北流经古城的中部。古城东4公里是二兰虎沟鲜卑墓地。
克里孟,蒙语"城墙"之意。克里孟古城东邻韩勿拉山,地处丘陵地带。古城的南部是克里孟营。古城西面城墙清晰可辩,南北相距约500米,东西相距1300米,略呈梯形。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城内分为东西两城,城墙高约2米左右,夯筑。城内地势为东、西高,中部低。城外四周相隔15米,有一周土梁,城外可能设有土壕沟。
古城正北一里是脑海卜村,城南是克里孟营。该地隶属韩勿拉乡辖区。古城座落于韩勿拉山脉西缘中段。“韩勿拉”蒙语意为“大王山”。南部约十华里是灰腾梁山脉东北尾端。向东南望去是灰腾梁山脉与韩勿拉山脉的隔离带。发源于麻迷图,哈拉沟一带的溪流和源于白音堂一带的小溪在福虎堂汇合为哈卜泉河。“哈卜泉”蒙语意为“官”。河水自南向北与白—当公路平行,穿古城而过。古城的西部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北部是一片草原。
古城平面呈梯形,南北东西墙分别长1508米,1520米,328米,700米。城中有南北向隔墙,四隅有角楼基址。夯筑土墙残高约2米,基宽约8米。城外围有壕堑。
在距东墙557米处,筑有隔墙,把古城分为东西两城。隔墙北端突出北墙4米,形成马面;隔墙南段被河水冲毁。残长340米,墙宽5米,残高1.8米,夯层厚13.5—18厘米,自南向北2度。古城的四角设有角楼,角楼斜向突出10米,宽8米,残高1.5—2.5米。东城墙和西城墙保存较好。东城墙无设城门迹象。西墙北端有一宽4米的缺口,可能是西门。南墙和北墙的中段破坏较重,形成许多缺口,无法断定城门位置。现保存的那段隔墙亦无设城门的迹象。
克里孟古城遗迹,遗物主要分布在东墙内。西城内只在东部发现有少量的砖、瓦、陶片等。东城的南墙长600米,面积约32万平方米。东城内距东墙200米,南墙192米处,筑有一直径31米的圆形土台。土台依坡而筑,台面平整,土台东面距地表1米,西面距地表1.7米。建筑遗迹主要分布在东城的西北部。在东城的西部,距南墙92米处,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土墙,长168米,宽3米,高0.5米。在土墙北50米处,有建筑群塌痕迹。该建筑群依东城西墙,距北墙84米,筑成一个边长160米的方形围院。建筑堆积宽12米,高0.8米。堆积中包含有大量的砖、板瓦、筒瓦、瓦当等。方形院内地势较为平整。东城文化层厚40—60厘米,灰褐色土、土质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包含有大量的砖、瓦、陶片。
从土城的形迹遗物来看,为东汉末的北魏时期的古城。再就是距克里孟古城东约三四里处韩勿拉山下的二兰虎沟鲜卑古墓群,其规模较大。另外,距克里孟古城东北十多公里处的赵家坊,南二海村北三道弯均先后发现了大量的鲜卑族古墓群,并出土了一大批同时代的文物。出土文物之多,至今也是鲜卑族古墓群少有的。这就说明克里孟古城不是一般的城邑,很有可能是檀石槐建立的弹汗王庭。如果不是王庭都,为何周围会有这么多的鲜卑族古墓群?而且有特异的铸“大吉”铭文的铜铃。当然,克里孟古城是不是檀石槐所建立的王庭。因至今出土文物中文字资料少,一时还难以断定,有待今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和专家们进一步论证。
克里孟古城,1964年10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未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只是多次进行过田野调查工作。克里孟古城的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阴山北部地区是很少见的
克里孟古城是一座具有鲜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时期的城址,它的上限可达东汉晚期。这对研究内蒙古中南部鲜卑民族历史文化及拓跋鲜卑政权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在东城内发现大量的建筑遗迹,并围成方形。地面散落着建筑构件。东城中部还有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台套。从采集和出土遗物看,为北魏时期的城址,其上限可能到东汉晚期。克里孟古城的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阴山北部地区很少见的,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鲜卑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