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征君碑(唐.国五)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阴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2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

碑文33行,行74字,全文2376字,书体为行书,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经地质专家确认,碑材采自栖霞山,是栖霞组灰岩石,又系动物化石。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

更令人称奇的是,该碑碑面上有许多豆粒状白色斑纹,恰如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故有“梅花石”之称,经地质学家研究,这种斑纹是2.8亿年前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茎化石和中国孔珊瑚化石,全碑约有海百合茎化石22000多个。碑下龟趺头部又有球斯瓦格虫筵化石,证明它是用2.9亿年前的上石炭统船山组灰岩雕刻而成,这些内含更加提高了全碑的研究观赏价值。

明征君碑碑文节录:永明元年,又徵为国子博士。徵君隐居求志,义越于由光;不降凝心,迹高于园绮。凿坏贞遁,漱石忘归,鹤版载临,豹姿逾远。俄有法师僧辩,承风景慕,翼徒振锡,翻然戾止。法师业隆三藏,道迈四依,戒行坚明,律轨严净。欣然一遇,叶契千龄,子琴为莫逆之交,温雪岂容声之友。



前一篇:江苏宜兴国山碑(三国.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