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直波碉楼(清.国五)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直波碉楼,位于四川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分南北两座,依山势而建,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左右。直波碉楼形态完美,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融入了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和精湛的技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民族学及建筑技术与科学价值。

“直波碉楼”群建筑时代为明代至清代,分布于四川省马尔康县、理县、茂县、汶川等县,共500多座碉楼,以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的碉楼而得名。直波碉楼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300多年,主要是战时用来通信和防御。这是官方认定的最早修建年限。直波碉楼修建的时间有可能更早。

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形。由石块和泥砌墙,内用木质楼梯上下,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一门,高1.80米,宽0.90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一道小门,高1.40米,宽0.80米。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燎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一个燎望孔,高0.30米,宽0.10米。其于各层无燎望孔。

北碉内部直径8.50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0米,通高24.70米,碉共6层,第2~4层东南西墙上各开一门,大小分别与南碉东墙上的底门,第4层门基本相同。碉的东西南墙上第3~5层各开有1个竖方形瞭望孔,在碉的东北、西北墙的1~2层各开有1个边长0.20米的方形燎望孔,第一层北墙及第三层北墙亦各开有1个方形燎望孔。该调集嘉绒藏族建筑高超艺术,碉群高大雄伟,棱角分明,墙体平整如削,技术精湛,极为牢固,系八角碉中的杰作。

前一篇: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
后一篇:四川邛崃石塔寺石塔(宋.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