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清.国五)(一)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龙母祖庙位于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相传为龙母故乡。龙母庙现是岭南规模较大的古庙,在建筑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龙母祖庙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
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历代有封赐修葺。现存的龙母祖庙重建于清光绪晚年,为砖、木、石结构,建有石级码头、石牌坊、山门、香亭、正殿、两厩、妆楼、行宫、龙母坟。龙母祖庙最为值得称赞乃其精湛的建筑艺术,雕梁画栋,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堪称一绝,被誉为"古坛仅存"。其建筑系按低水区特点设计;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岩石板铺设。每逢水淹过后,庙内稍作清扫便干净如故。此乃龙母庙建筑之中的神奇。
山门的左右墙头上保留着两块艺术价值极高的砖雕,虽然已经破损,但可以看到极其精细的刀法,神情惟妙惟肖的人物,富于立体感的多层次画面。最为出色的是山门檐口饰板上的木雕,花鸟人物,形象生动,造型优美。
香亭和山门的柱子全部采用蟠龙花岗石雕柱,柱上所雕之龙无不鳞甲毕具,口中的龙珠滚动自如却不能取出。透雕和深雕相结合的高超工艺,使柱上的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欲驾云飞去。除了美观,柱雕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防虫防蛀,柱础上刻的奇特花纹能够有效地防止虫蚁爬到梁柱等木质建材上为害。大殿殿脊上的陶塑,原有的已经因为年深日久而被风化,现在保留的石湾老艺人的作品,人物取材于《封神榜》和水浒108将,其艺术价值仍然值得称道。
广场各处设有香炉及化宝炉,供香客焚烧纸扎、上香。广场中心立着石牌坊。石牌坊建于清代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庑殿顶,用四层斗栱出檐。正面明间檐下斗栱中嵌竖匾,上刻“圣旨”两字。
龙母信仰一直处于封建国家的正祀地位。传说秦始皇也听闻龙母的圣迹,“曾遣中使赉赐也黄金白璧聘龙母”欲认作干娘。自唐代也有说从汉代开始,历宋、元、明、清龙母均受到历代皇帝的敕封,从而确立了其信仰的正统性,被纳入封建国家的祀典之中。牌坊全部采用花岗石料榫卯嵌接,额坊及雀替均镂刻浮雕,繁复细腻。整座牌坊挺拔秀丽,与内地石牌坊风格迥异,颇具岭南特色。 

龙母祖庙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建筑,也是一座凝聚了历代建筑和造型艺术的殿堂。龙母祖庙具有良好的防洪、防火、防虫、防雷性能,虽经百年风雨雷电,至今瓦不漏,墙不裂,柱不弯,地不陷,令专家惊叹不已,称为南方低水地区古建筑的典范。特别是它完整的地下排洪渠道设计非常巧妙,溢流通畅快捷。每逢洪水侵浸,庙宇内外清洁如故,绝无淤泥。庙内梁、柱、桁、檐,几乎全是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雕,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

东裕堂三个大字是清同治年间由顺德的一位状元——梁耀枢所写,无论是从起笔、运笔还是落笔来看,这三个大字都写得很好,给人以刚健遒劲之感,因此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据说,清朝慈禧太后当时也十分欣赏梁耀枢所写的字。
梁耀枢(一八三二至一八八八)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字冠祺,号斗南,顺德杏坛光华村人。
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状元,授翰林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参事府詹事。梁耀枢中状元后先后在北方多个地方做过主考官,后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接着又改任侍读。梁耀枢不仅文才好,而且长得眉清目秀,气度非凡,很得两宫太后的关注。钦孝皇太后曾说:"梁耀枢是一位'金玉君子'也!"这话在朝中一传开,梁耀枢被百姓称为"金玉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