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县西递村古建筑群(明、清.国五)(中)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翁在游历了祖国的多娇山河后所抒发的这句千古绝唱是对徽州这片土地的眷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的一瓦一石都在他的脑海里铭记着。徽州文化至始至终都是我国历史长河文化宝库中一块灵动宝玉。
据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一,公元904年,唐昭宗迫于梁王朱全忠的威逼,仓皇出逃,皇后何氏在行程中生下一个男婴。时有新安婺源人胡三宦游于陕,秘密将太子抱回徽州婺源考水,将其取名昌翼,改姓胡。昌翼即明经胡氏始祖。

1662年——1850年,胡氏家族在经商、仕途上一帆风顺。西递在人口、经济和建设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胡氏24世祖胡梓(字贯三)曾经营36家典当行和20余家铺庄,遍及长江下游各大商埠,资产折白银500余万两,财力居江南巨富第六位。其家在西递建有祠堂(追慕堂)和宅第数处,胡贯三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与当朝宰相曹振镛结为亲家,地位相当稳固,为迎接曹来西递,还在村口兴建走马楼,村中建迪吉堂等建筑,以示其荣,以显其富。

明清两朝,西递胡氏进入仕途,实授官职的有115人。禀生、贡生、监生多至298人,这种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结合的途径,使西递胡氏宗族的财富急剧增加。清乾隆年间西递发展至鼎盛时期,全村约有600多座宅院、99条巷子、90多口井。

西递村以敬爱堂、追慕堂为中心,沿前边溪、后边溪呈带状布局。宽度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村落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在敬爱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前均留有小型广场。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以及精美的木雕和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古代艺术之精华。


大街小巷均采用“黟县青“石板铺设,路两侧有排水明沟,街巷空间时而封闭,时而开放,有着丰富的天际线;住宅大多临水而建,具有很强的亲水特征。精雕细刻的入口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不同形状的石雕漏窗,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跨以水溪的石板桥,依旧保护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