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下)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泽州岱庙的正殿天齐殿,又名五岳殿, 居岱庙中轴线最北端,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面一间为走廊。殿前四根方形抹角石柱和一米见方的方形覆莲柱础为宋代遗物,柱上有宋元丰三年题记。金代石刻门框选料讲究,线刻龙、狮、菊、莲、牡丹、化生童子等图案,刀法洗炼,工艺精湛。殿内原有塑像现今早已不存,但是砖砌神台、神龛花罩均保存完好。


天齐殿坐落于庙内中轴线最北部。由总体院落地形高差来看,与其两侧的配殿、耳殿等实居于第三层台梯上。前檐石柱及石质门额上的题刻为该殿历史提供了确切依据,是一座主体构架属于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而局部木构件及装修等历经金代(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的木构古建。大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6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前檐两椽出廊,单檐歇山顶。其建筑风格挺拔古朴,集宋金石雕、砖雕、栱眼壁画、各类瓦件、琉璃吻兽、木雕神龛、彩绘为一堂。

其中前檐板门上方与攀间枋之间的壁画三幅,不论其面积、绘制方法、内容还是保存情况均可堪称阖殿壁画的奇葩。壁画内容为山水木石、渔樵耕读,经多方面专家鉴定为宋代原物。三幅壁画皆为水墨浅绛小写意,山石披皴,浓淡墨的不同变化而深浅得宜,清新宁静幽雅之境跃然壁上,体现出宋代乡野生活的恬淡安然,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画风。

整个殿宇囊括石雕、木雕、砖雕、壁画、琉璃等附属文物于一起。所以说不论其建筑技术还是其艺术成就,天齐殿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还反映出古泽州地区(今晋城)宋金建筑的一些共性。
鱼沼位于一进院内中轴线上,北侧由竹圃过渡于庙内第二层台梯石壁之下,为一个平面方形、四周条石砌成壁体的水池。因其平面呈方形,池内有鱼,故名鱼沼。属于因泉聚水,因水砌石成池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建筑"。泉自池北壁中间的石雕龙头口中涓涓流出落下方寒潭,颇似画中之境。

相传该鱼沼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可以报旱涝。鱼沼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据说这非常灵验。
天齐殿梁架斗栱构件间隙间,以砖坯封闭,内外白灰抹面,其上满布大面积画法为水墨写意的壁画。壁画内容为山水木石、渔樵耕读,体现出宋代乡野生活的恬淡安然,是极强的写实主义画风,经专家鉴定壁画为宋代原物
岱庙沼壁为人工砌成,粗犷古朴的黄砂岩条石壁体与上述风格相融为一体,给凝重庄严的宗教祠庙平添了许多情趣与生机,属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洽,再现了道教所崇衍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岱庙其以碧水青山、古树翠竹辅衬殿宇亭台这一独到之举,也反映了先人们在庙宇规划中的匠心。
岱庙石狮子
岱庙石狮子
岱庙石狮子位于岱庙山门所居高台。是一对雄居于须弥座上的石雕雄狮。石狮体态雄壮,面貌威猛,身子由稳固的三角形变成了往前倾斜的半弧形
文物大家罗哲文先生题写的匾额
罗哲文(1924~2012),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文物大家罗哲文先生看过冶底村人拿来的有关资料和照片后,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不禁连连叫绝:“岱庙从历史、文物、艺术、建筑风韵等诸多方面来讲,均有很高的价值。”2001年9月,77岁的罗哲文风尘仆仆赶到冶底,临离开时挥毫留墨:“冶底古镇涵沉蕴丰,泽州岱庙熔铸古今。”罗哲文的冶底之行,才有了后来的岱庙的修缮。当年,岱庙被列入“国保”单位
哼哈二将
天齐殿为岱庙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六间,进深六椽,前面空出一间走廊护着哼哈二将
阎王殿
原是地狱中的阎王坐堂理事之处
阎王,也指阎罗王,被认为是地狱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
五瘟殿
五瘟殿因供奉五瘟使而得名。五瘟使,亦称“ 五瘟神
”、五瘟使者,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后一篇:山西离石安国寺(明.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