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2016-10-01 21:47:48)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泽州岱庙,也称冶底岱庙、东岳庙、俗称西大庙,位于山西晋城市郊区南村镇冶底村,是除泰山以外的唯一一座岱庙和道教主流全真派道场。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岱庙的始建年代不详,最晚宋代就已有之,庙内最早的建筑遗存为正殿天齐殿的宋代石基、文形覆莲柱础与石柱,石柱上有宋元丰三年(1080年)题记。后历金、元、明、清等各朝又屡加修葺,终成今日所见之形制格局。庙依山势而分上、下两院,高低错落,清幽静雅。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鱼沼、竹圃、舞楼、天齐殿。两侧又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虫王爷殿、牛王殿、龙王殿、速报司神祠、关圣帝殿等。庙的下院有清泉、鱼沼各一。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银杏王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天齐殿,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或续修。现存山门、舞楼、天齐殿等。天齐殿建于宋代所筑高台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内梁架木构皆为宋代遗物,金代重修时增添石刻门框及角石上的俯狮。门框上有精美的线刻图案。殿内神台为须弥座式,上有砖雕图案。台上有明清大型木雕神龛花罩,有较高艺术价值。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舞楼
舞楼在天齐殿前,单开间,十字歇山顶,造型简练,结构明晰,始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1673-1620年)重修。庙内有元以后碑刻15通。 东岳泰山“峻极于天”,被古人视为与天相通之处,成为君主们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在民间信仰中,泰山神的权力也十分了得,管阳间的贵贱吉凶,掌阴曹的惩处转生,官位由“府君”直升为天齐王、东岳大帝。利益所驱,供奉泰山神的天齐庙、东岳庙便渐渐红火各地。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威武的石狮
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山门、鱼沼、舞楼、天齐殿。两侧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等。庙里精湛的石雕、砖雕、栩栩如生的木雕、琉璃、壁画无一不显示着我国宋、金、明、清工艺的显著卓越。
紧挨冶底岱庙旁矗立着一棵银杏树,据专家考证该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晋城所有树种中最粗大十大树王之一,在国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岱庙门前,树冠铺散开来遮天蔽日,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原来这棵树有8个支干,在解放初期为了给村里学校的学生做桌椅板凳砍掉6支,现在只剩下了两支。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雕花的青石门框,缠枝荷花、牡丹等


 

银杏树边树立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它的简历,银杏王:又称公孙树、白果树。这棵树高达25.4米,胸径3.25米,周粗9.6米,盘根14.6米。据中国科学院估算,树龄约5000年至7000年,可与北京潭柘寺的银杏树相媲美。
岱庙的银杏王在当地百姓眼中被看做"神树",银杏属于异株异花授粉植物,一般而言都是雌雄并植的。岱庙的千年银杏王,竟为单株结果,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它主杆的侧枝上发现一向下长的枝杆,该树枝粗壮无叶,已有30多厘米长。银杏树干高5米,而树高25.4米,要八人围抱才能将树合拢。而枝杆向下生长的状态,在世界都实为少见。相传,自秦时从西京长安到泰山祭天必经冶底,帝王每到此处必焚香祭拜"银杏王",祈求神树保佑。后在树旁建成岱庙(泰山古称"岱",岱庙由此得名),冶底是除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舞楼位于上院天齐殿对面,岱庙舞楼坐北朝南,下临竹圃、鱼沼,也是岱庙的主要建筑之一。整个舞楼八卦形木构架藻井,平面为正方形,单开间,宽约7米余,台基高1,03米,为十字歇山顶亭式建筑。四角立柱,其中东北角柱雕有花、草、童子等图案,其余三根皆素面且砂石质地有异,由此推断应该不是同时之物。
碑录记载,池之北左右石阶而升高丈余,入左门二小门,之间有楼焉。南则俯视与池,然二觉其楼之高也;北则仰瞻于祠,恍然而悟其楼之卑也。碑录里记载的"楼"即岱庙之舞楼。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舞楼的穹顶
早些年舞楼东北角石柱柱头东侧题牌中还有隐隐可见的字迹,字迹显示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从已剥落的文字中看到"正隆贰"三字,应该是金海陵王正隆二年,即1157年。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天齐殿的飞檐

另据庙内碑刻所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中台基、台明、石柱、檐额及勾栏仍为金代遗构,斗栱及屋架、屋顶等显示为明代风格。2003年,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在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被发现,经过推算,王报村的戏台距今已有829年历史,如此看来,舞楼建造年代可能比王报戏台还早26年。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龙泉井北侧的竹圃和天齐殿前的一棵菩提树。

由于雕花的东北角石柱风化严重,现在石柱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通过它确认舞楼确切的修建时间,不然我国最早的戏台很有可能会易主。虽然现有文字资料不足证明岱庙舞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但其仍是国内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戏台。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泽州岱庙位于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原名“冶底岱庙”,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改称为“泽州岱庙”。该庙是一处集建筑艺术之大成、具南雄北秀之特色、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千古名胜之地。神奇之一:冶底村是我国除泰山以外惟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天齐殿,居岱庙中轴线最北端,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初建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历经金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其建筑风格挺拔古朴,集宋金石雕、砖雕、壁画、各类瓦件、琉璃吻兽、木雕神龛、彩绘为一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岱庙舞楼  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距今已有958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其古雅空灵的奇巧建筑结构是我国古建筑史上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能报测旱涝的龙泉井。该井位于庙内第二层台梯石壁之下,为一个平面方形、四周条石砌成壁体的水池。因其平面呈方形,池内有鱼,故又名鱼沼。相传该井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可以报测旱涝。井的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两棵罕见的人字柏。在龙泉井的东侧,并列有两株23米多高的人字桧柏,上面是一个树杆,下面却有两个树根,堪称自然界的一绝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山西泽州岱庙(宋至明.国五)(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