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石楼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国五)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兴东垣东岳庙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兴东垣村,始建年代不晚于金代,元至元四年(1388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及清代有修葺。庙群座西北向东南。中轴线上有影壁、山门、戏台和大殿等建筑,大殿两侧有垛殿各三间,其中大殿为金代原构,余为明清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有明代壁画。
兴东垣东岳庙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道教庙宇建筑
据记载,金代以前这里就存在有道教庙宇建筑。寺庙内现存最早的建筑正殿为金代所建,其余建筑均修建于明清时期
大殿的某些梁架结构保留有明显的早期特征,例如支撑大殿的木柱的柱头卷刹明显,收分显著。另外,柱头之上设置有斗拱,与唐代建筑中的斗拱形式有相似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大殿内的东西两壁保存了36平方米的明代壁画,描绘了人间、地狱、天国以及引过报应等内容
东岳庙是祭祀道教神仙东岳大帝的地方,东岳大帝又被称为泰山神,被认为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治理天下的保护神。东岳指的就是东岳泰山,据说东岳大帝的居住地就在泰山

元代以后道教愈发繁盛,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京东岳庙

兴东垣东岳庙的正殿保存了明显的早期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贵材料。另外,庙内保存的明代壁画十分精美,对研究古代美术史有重要价值


大殿为东岳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系单檐歇三式,顶由黄、绿、兰三色琉璃瓦覆盖。殿内东西两壁绘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壁画36平方米。前廊深两椽,占进深的三分之一,形制比较特殊。大殿前有月台,据庙内记载有:“大元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重修”。大殿中檩记载:“大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殿内塑像毁于文革时期。每年古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传统庙会,会期人山人海,香火甚旺。

整个建筑系砖木结构,前后两进院落,大殿在后院,中轴线往南依次为戏台、山门和影壁。整体建筑对称有序,布局合理,大殿两侧有配殿各三间,东西两边各有五孔窑洞相对,且都设有插廊。戏台位于群体建筑中心,座南向北,台口面向正殿,台下东西有大门两道将建筑群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东西各有廊房三间,山门对面立有影壁,整个建筑占地2800平方米,大小房屋28间。
东岳庙虽然历代均有维修,但大殿主体及梁架结构等还属宋金遗物,从结构造型和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东岳庙虽然历代均有维修,但大殿主体及梁架结构等还属宋金遗物,从结构造型和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主要建筑影壁、山门、戏台和大殿分布在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两侧



元代以后道教愈发繁盛,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京东岳庙




前一篇: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后一篇:山西曲沃 大悲院(宋、金.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