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天津——望海楼教堂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使法国获了在中国“各省租买地”和“建造自便”的“权利”。1862年,法国攫取了望海楼一带方圆15亩地方的“永租权”。
1896年1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崇禧观,在原来地基上盖起一座规模可观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呈长方形,前边有3个钟楼,仿佛3个笔筒。法国传教士给这座教堂取名为“圣母胜利之后堂”,并将此名用法文刻在教堂钟楼正面的大理石上。当地人称这座教堂为“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
望海楼教堂是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崇禧观,在原来地基上建造的。传教士是奉圣灵和教会的差遣将福音传给福音未得之民、建立神的教会的仆人;牧师是奉圣灵和教会的委托牧养、治理教会的神的仆人。传福音主要是对不信的传,牧师主要是对信主,渴慕神话的人讲
中塔楼正厅东西侧各有八根圆柱,支撑拱形大顶
望海楼天主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望海楼教堂于清同治八年(1869)法国天主教会建造,
次年6月在“天津教案”中被天津人民烧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重建,增建了角楼。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焚毁。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

教堂是1869年6月法国天主教徒在租界外三岔口处修建的,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也叫天主教大会堂或圣母得胜堂,砖木结构,高10米,长30米,宽10米的,平面呈长方形。除塔楼外大部分建筑为二层,青砖墙面,尖拱式门窗,入口两侧设有扶壁,内部有三道通廊,中廊稍高,侧廊次之,属巴西利卡型。另有平顶的塔楼,后来又在礼拜堂四角设立了小角楼。

教堂具有哥特风格。望海楼教堂几乎成为天津近代史的标志性建筑。建造望海楼教堂时,法国传教士勾结清廷,拆除了大片民居,使许多人无家可归,教堂建成后,传教士又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天津人民不堪忍受其恶行,在1870年6月,愤而焚烧了该堂,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1870年,天主教会所办仁慈堂育婴院中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有大批儿童夭亡,仁慈堂将其草率掩埋,许多尸体为野狗刨开争食,此事在天津百姓之中造成极大义愤。此时在天津地区又接连发生好几起拐骗儿童的事件,更引起人心的浮动和社会的不安。人们传说这一切都和教堂有关,但始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清代发行的望海楼教堂明信片
由于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给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阴影,仁慈堂的第一批婴儿是谢福音从山东农村接运而来收堂抚养,在天津他只能鼓动修女们购买婴儿收养,并给购买成功者以“奖金”,这就为社会上的不法之徒犯奸作科提供了机会。
1899年的望海楼讲堂明信片
武兰珍,火烧望海楼事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拐骗儿童而被当年的天津府衙门人赃俱获,其供出由法国天主堂的王三主使,但望海楼教堂神父谢福音矢口否认,天津知县刘杰将武兰珍押往教堂对质,在场群众过万人,与堂内教民发生冲突,闻讯而至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中其随从高升。周围群众如墙而起,将丰大业、谢福音等6人殴毙,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院内景色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军舰在大沽口待命示威。清廷命崇厚出使法国赔礼道歉,同时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津查办此案。他办案的总方针是“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市民,以慰各国之意”。英法两国公使提出“要府、县及陈国瑞抵偿,要赔恤银数百万,要凶手三四百名,要驻兵津沽,我出军费”。府,即为天津知府张光藻;县,即为天津知县刘杰;陈国瑞即为天津镇总兵。
仁慈堂涉嫌拐骗儿童,以及民间盛传的“挖眼取心”之说,是天津教案的直接导火线。在火烧望海楼事件中,愤怒的群众又冲到海河对岸的仁慈堂,将仁慈堂天主堂烧毁,将堂中的十位修女杀死。民国以后,社会接受仁慈堂的益处增多,人们才逐渐打破以前的成见,仁慈堂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发配黑龙江,天津镇总兵陈国瑞被处死,对法国赔银46万两。

由于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给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阴影,仁慈堂的第一批婴儿是谢福音从山东农村接运而来收堂抚养,在天津他只能鼓动修女们购买婴儿收养,并给购买成功者以“奖金”,这就为社会上的不法之徒犯奸作科提供了机会。

武兰珍,火烧望海楼事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拐骗儿童而被当年的天津府衙门人赃俱获,其供出由法国天主堂的王三主使,但望海楼教堂神父谢福音矢口否认,天津知县刘杰将武兰珍押往教堂对质,在场群众过万人,与堂内教民发生冲突,闻讯而至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中其随从高升。周围群众如墙而起,将丰大业、谢福音等6人殴毙,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军舰在大沽口待命示威。清廷命崇厚出使法国赔礼道歉,同时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津查办此案。他办案的总方针是“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市民,以慰各国之意”。英法两国公使提出“要府、县及陈国瑞抵偿,要赔恤银数百万,要凶手三四百名,要驻兵津沽,我出军费”。府,即为天津知府张光藻;县,即为天津知县刘杰;陈国瑞即为天津镇总兵。
仁慈堂涉嫌拐骗儿童,以及民间盛传的“挖眼取心”之说,是天津教案的直接导火线。在火烧望海楼事件中,愤怒的群众又冲到海河对岸的仁慈堂,将仁慈堂天主堂烧毁,将堂中的十位修女杀死。民国以后,社会接受仁慈堂的益处增多,人们才逐渐打破以前的成见,仁慈堂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发配黑龙江,天津镇总兵陈国瑞被处死,对法国赔银46万两。
望海楼教堂1870年焚毁后,到1897年望海楼天主教堂在原址上重建,不久又被焚毁。现存的建筑是1903年再次重建、1976年地震后又加以修复的。